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各种海产动植物养殖论文--甲壳类养殖论文--虾的养殖论文

影响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微藻群落演替的主要因子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2页
    1.对虾工厂化养殖概况第14-15页
        1.1 对虾工厂化养殖现状第14页
        1.2 工厂化养殖发展的趋势第14-15页
        1.3 我国对虾工厂化养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15页
    2 对虾养殖系统浮游微藻群落特征研究进展第15-18页
        2.1 不同养殖地区浮游微藻群落特征第15-16页
        2.2 不同养殖阶段浮游微藻群落特征第16-17页
        2.3 浮游微藻与理化因子关系第17-18页
    3 对虾病害研究进展第18-21页
        3.1 对虾养殖池病害的发生情况第18页
        3.2 对虾养殖发病类型第18-19页
        3.3 理化因子对对虾疾病发生的影响第19-20页
        3.4 微藻群落结构对对虾疾病发生的影响第20-21页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对虾工厂化养殖不同放养密度水体浮游微藻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第22-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1.1 采样地点及养殖情况第22-23页
        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23-24页
        1.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2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4-35页
        2.1 虾池基本情况和理化因子状况第24-26页
        2.2 虾池浮游微藻种类组成第26-28页
        2.3 虾池浮游微藻优势种组成及演替情况第28-31页
        2.4 虾池浮游微藻群落的数量和多样性变化第31-32页
        2.5 虾池浮游微藻优势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的RDA分析第32-35页
    3 讨论第35-37页
        3.1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浮游微藻种类、密度及多样性第35-36页
        3.2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浮游微藻优势种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36-37页
    4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虾病的发生及与浮游微藻关系研究第39-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页
        1.1 采样地点和养殖管理情况第40页
        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40页
        1.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8页
        2.1 虾池养殖基本情况和理化因子状况第40-41页
        2.2 微藻数量、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与对虾成活率关系第41-44页
        2.3 微藻优势种与各池虾病发生的情况第44-46页
        2.4 微藻优势种与异养细菌关系第46-48页
    3 讨论第48-53页
        3.1 微藻数量、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与虾病关系第48-50页
        3.2 不同养殖密度下,微藻优势种演替与虾病的关系第50-52页
        3.3 微藻优势种与异养细菌的关系及其对虾病的影响第52-53页
    4 小结第53-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对虾免疫致敏(类免疫)反应的诱导及其分子机制初探
下一篇:两种鲆鲽鱼类性别相关遗传性状分析及分子标记开发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