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一、绪论 | 第10-15页 |
(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及概述 | 第10-13页 |
1. 内涵 | 第10-11页 |
2. 课程资源特点 | 第11-12页 |
3. 课程资源分类 | 第12页 |
4.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价值 | 第12-13页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分析文献法 | 第15页 |
2. 调查研究法 | 第15-16页 |
三、张家口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6-26页 |
(一) 张家口市农村地区资源概述 | 第16-17页 |
1. 地理、自然景观资源 | 第16页 |
2. 生物资源 | 第16-17页 |
(二) 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17页 |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7-24页 |
1. 教师对生物课程资源的认识情况 | 第17-23页 |
2. 教师开发利用生物课程资源的实际能力 | 第23-24页 |
3. 对学生的访谈小结 | 第24页 |
(四) 结论 | 第24-26页 |
1. 农村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全面 | 第24-25页 |
2. 对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 第25页 |
3. 教师资源亟待充分开发 | 第25-26页 |
四、张家口市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 | 第26-41页 |
(一) 生物课程资源所应遵循的要求 | 第26-27页 |
1. 合理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具有地方性 | 第26页 |
2.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兼具选择性与时代性 | 第26页 |
3.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保障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 第26-27页 |
4. 课程资源开发要有科学性 | 第27页 |
5. 课程资源开发要有趣味性 | 第27页 |
(二) 多渠道挖掘生物课程资源所应遵的对策 | 第27-31页 |
1. 全面挖掘教师资源、积极探索教材资源 | 第27-28页 |
2. 积极开发学生资源 | 第28页 |
3. 注重地方性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发校本课程 | 第28页 |
4. 加强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第28-29页 |
5. 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第29-30页 |
6. 开发利用人体资源 | 第30页 |
7. 布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 | 第30-31页 |
8. 有效挖掘学科交叉知识的开发利用 | 第31页 |
9. 充分利用种养基地,提高应用实践能力 | 第31页 |
(三) 日常生活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案例研究 | 第31-35页 |
1. 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 | 第31-35页 |
2. 挖掘电视媒体中蕴含的生物课程资源 | 第35页 |
(四) 与农业相关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探索 | 第35-40页 |
1. 开发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课程资源 | 第35-36页 |
2. 生物技术在北方农业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3. 开发生物校本课程资源 | 第37-40页 |
(五) 基于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第40-41页 |
1. 水体污染方面 | 第40页 |
2. 空气污染方面 | 第40-41页 |
五、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在校期间科研经历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