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散热器与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研究发展及换热特点 | 第11-12页 |
1.2.1 散热器与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研究发展 | 第11页 |
1.2.2 散热器与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换热特点 | 第11-12页 |
1.3 热舒适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1 国外热舒适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热舒适研究 | 第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2 单层零星建筑采暖现状及热舒适的影响因素 | 第14-21页 |
2.1 单层零星建筑采暖能耗现状及影响分析 | 第14-16页 |
2.1.1 建筑结构 | 第14页 |
2.1.2 采暖方式 | 第14-15页 |
2.1.3 热源种类 | 第15-16页 |
2.2 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2.2.1 空气温度 | 第16页 |
2.2.2 平均辐射温度 | 第16-18页 |
2.2.3 气流速度 | 第18页 |
2.2.4 环境湿度 | 第18页 |
2.2.5 其他因素 | 第18-19页 |
2.3 人体热舒适性方程和PMV-PPD指标 | 第19-20页 |
2.3.1 人体热舒适性方程 | 第19-20页 |
2.3.2 PMV-PPD指标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1-30页 |
3.1 CFD介绍及数值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3.2 描写流动与传热问题的基本控制方程 | 第22-24页 |
3.3 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的压力修正法 | 第24-25页 |
3.4 数值计算CFD软件Fluent airpak概述 | 第25-29页 |
3.4.1 软件简介 | 第25-26页 |
3.4.2 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3.4.3 单层零星建筑的物理模型 | 第27-28页 |
3.4.4 网格划分 | 第28-29页 |
3.4.5 收敛原则 | 第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建筑节能措施及两种采暖方式对单层零星建筑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30-49页 |
4.1 计算边界条件 | 第30页 |
4.2 单层零星建筑散热器与地板辐射采暖数值模拟 | 第30-40页 |
4.2.1 温度场分析与比较 | 第30-35页 |
4.2.2 热舒适分析及比较 | 第35-39页 |
4.2.3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39-40页 |
4.3 单层零星建筑节能改造后散热器与地板辐射采暖数值模拟 | 第40-43页 |
4.3.1 温度场分析与比较 | 第40-41页 |
4.3.2 热舒适分析及比较 | 第41-43页 |
4.4 建筑节能措施前后两种采暖方式的室内流场对比 | 第43-48页 |
4.4.1 两种建筑散热器采暖流场分析与比较 | 第44-45页 |
4.4.2 节能建筑地板辐射采暖与调研建筑散热器采暖流场分析 | 第45-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单层零星建筑采暖的热源经济性研究 | 第49-64页 |
5.1 单层零星建筑采暖热源研究 | 第49-53页 |
5.1.1 传统燃煤锅炉 | 第49-50页 |
5.1.2 煤炉 | 第50页 |
5.1.3 空气源热泵 | 第50-51页 |
5.1.4 水源热泵 | 第51页 |
5.1.5 二氧化碳热泵 | 第51页 |
5.1.6 主动式太阳能 | 第51-53页 |
5.2 两种采暖方式?对比分析 | 第53-58页 |
5.2.1 能源的品位及?的基本理论 | 第53-54页 |
5.2.2 燃煤锅炉的?效率分析 | 第54-55页 |
5.2.3 太阳能集热器?效率分析 | 第55-56页 |
5.2.4 太阳能集热器与燃煤锅炉的?效率对比 | 第56-57页 |
5.2.5 两种采暖方式的供暖末端的?分析 | 第57-58页 |
5.3 经济性对比分析 | 第58-63页 |
5.3.1 调研建筑的费用年值 | 第60页 |
5.3.2 节能改造后的费用年值 | 第60-61页 |
5.3.3 主动式太阳能辐射采暖费用年值 | 第61-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