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2.1 文献检索 | 第13-17页 |
1.2.2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1.2.3 文献简评 | 第21-22页 |
1.3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2-23页 |
1.3.1 研究的意义 | 第22页 |
1.3.2 研究的目的 | 第22-23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23-26页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3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4.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校政合作办学模式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1 校政合作办学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页 |
2.2 校政合作办学模式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2.1 准公共物品理论 | 第26-27页 |
2.2.2 协同学理论 | 第27-28页 |
2.2.3 合作伙伴关系理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校政合作办学模式实践分析 | 第29-39页 |
3.1 校政合作概况 | 第29页 |
3.2 校政合作原因 | 第29-30页 |
3.2.1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 第29-30页 |
3.2.2 高校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 第30页 |
3.2.3 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的需要 | 第30页 |
3.3 校政合作的主要类型 | 第30-35页 |
3.4 校政合作模式 | 第35-39页 |
3.4.1 间接式 | 第35-37页 |
3.4.2 融合式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南宁学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校政合作办学模式实施情况的实证分析 | 第39-49页 |
4.1 校政合作办学背景及动因 | 第39-41页 |
4.1.1 南宁学院简介 | 第39页 |
4.1.2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简介 | 第39-40页 |
4.1.3 南宁学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办学背景 | 第40页 |
4.1.4 南宁学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办学动因 | 第40-41页 |
4.2 校政合作办学模式和特色 | 第41-43页 |
4.2.1 模式:一体化深度合作 | 第41-43页 |
4.2.2 特色:不同体制机制相融互通 | 第43页 |
4.3 合作办学模式实施情况 | 第43-46页 |
4.3.1 专业对接行业,搭建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立交桥 | 第43-44页 |
4.3.2 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打造应用型人才 | 第44-45页 |
4.3.3 构建实训基地,推行“双证书”制度 | 第45页 |
4.3.4 合作双方师资交流、流动 | 第45-46页 |
4.3.5 开展质监系统非学历教育培训 | 第46页 |
4.4 合作办学模式实践经验 | 第46-49页 |
4.4.1 构建更为集约高效的资源利用体系 | 第46-47页 |
4.4.2 提升合作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 第47页 |
4.4.3 提升合作领域的社会影响力 | 第47-48页 |
4.4.4 探索突破体制内部的发展瓶颈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校政合作办学模式在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49-56页 |
5.1 合作办学模式在实施中存在问题 | 第49-52页 |
5.1.1 合作办学观念落后,合作缺乏深度广度 | 第49-50页 |
5.1.2 合作运行不顺畅 | 第50-51页 |
5.1.3 缺乏政策支撑 | 第51页 |
5.1.4 现有的办学评价指标不利于校政合作实践开展 | 第51-52页 |
5.2 合作办学模式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2-56页 |
5.2.1 合作伙伴选择不恰当 | 第52页 |
5.2.2 缺乏合作运行机制 | 第52-54页 |
5.2.3 缺乏政策、制度保障 | 第54页 |
5.2.4 缺乏合作办学绩效管理和评估机制 | 第54-56页 |
第六章 广西高校校政合作办学模式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 第56-68页 |
6.1 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为构建合作关系打好基础 | 第56-60页 |
6.1.1 原则一:目标一致性 | 第56-57页 |
6.1.2 原则二:资源和核心能力互补 | 第57-58页 |
6.1.3 思路一:观念更新 | 第58-59页 |
6.1.4 思路二:角色功能定位 | 第59-60页 |
6.2 构建和完善广西高校校政合作运行机制,规范合作的运行过程 | 第60-64页 |
6.2.1 协同管理机制 | 第60-62页 |
6.2.2 利益风险协同机制 | 第62-63页 |
6.2.3 资源协同机制 | 第63页 |
6.2.4 动力激励机制 | 第63-64页 |
6.3 构建广西高校校政合作保障机制,保障合作顺利开展 | 第64-65页 |
6.3.1 内部保障机制 | 第64-65页 |
6.3.2 外部保障机制 | 第65页 |
6.4 构建广西高校校政合作评价机制,以评价反推促校政合作的健康运行 | 第65-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