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环绕制电机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3-17页 |
1.2.1 光纤环绕制系统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2.2 电机同步控制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先进控制算法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2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分析 | 第19-34页 |
2.1 伺服电机选型及数学建模 | 第19-23页 |
2.1.1 伺服电机比较分析与选型 | 第19-21页 |
2.1.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建模 | 第21-23页 |
2.2 电机的控制原理及实现方法 | 第23-28页 |
2.2.1 电机控制方式比较分析 | 第23-25页 |
2.2.2 逆变器开关控制技术及其实现 | 第25-28页 |
2.3 电机的位置伺服控制系统 | 第28-33页 |
2.3.1 经典PID控制系统结构 | 第28-30页 |
2.3.2 仿真分析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单电机复合抗扰控制策略研究 | 第34-46页 |
3.1 电机数学模型的精确线性化 | 第34-36页 |
3.1.1 电机的状态空间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3.1.2 电机的精确线性化数学模型 | 第35-36页 |
3.2 抗扰控制策略分析 | 第36-40页 |
3.2.1 等价输入干扰估计原理 | 第36-38页 |
3.2.2 干扰估计过程分析 | 第38页 |
3.2.3 控制系统的参数设计及计算 | 第38-40页 |
3.3 复合控制优化设计 | 第40-45页 |
3.3.1 Backstepping控制原理 | 第40-42页 |
3.3.2 复合控制器设计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研究 | 第46-59页 |
4.1 绕纤电机的同步关系分析 | 第46-49页 |
4.1.1 纤上张力控制原理分析 | 第46-48页 |
4.1.2 电机同步关系及系统精度要求 | 第48-49页 |
4.2 电机的同步协调控制策略 | 第49-54页 |
4.2.1 电机同步关系的分类 | 第49-50页 |
4.2.2 电机同步控制方式比较分析 | 第50-52页 |
4.2.3 电机的偏差耦合同步控制方案 | 第52-54页 |
4.3 基于神经网络的补偿控制器优化设计 | 第54-58页 |
4.3.1 神经网络控制原理 | 第54-56页 |
4.3.2 神经网络补偿控制器设计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59-67页 |
5.1 干扰估计器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5.2 单电机复合抗扰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第60-64页 |
5.2.1 阶跃响应分析 | 第60-62页 |
5.2.2 动态跟踪性能分析 | 第62-63页 |
5.2.3 鲁棒性分析 | 第63-64页 |
5.3 多电机同步控制仿真分析 | 第64-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7-6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