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货运需求、供应及其均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 第11-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货物运输需求分析 | 第20-37页 |
2.1 需求分析的一般原理 | 第20-25页 |
2.2 需求弹性 | 第25-28页 |
2.3 运输需求的派生性质 | 第28-31页 |
2.4 货物运输需求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 | 第31-34页 |
2.5 货物交流量的其它理论 | 第34-37页 |
第三章 货物运输供给分析 | 第37-58页 |
3.1 供给分析的一般原理 | 第37-38页 |
3.2 长期成本分析 | 第38-42页 |
3.3 资本固定的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供应函数 | 第42-45页 |
3.4 货物运输短期成本函数及网络经济性分析 | 第45-54页 |
3.5 聚合型运输产品的范围经济性与规模经济性 | 第54-58页 |
第四章 货物运输市场均衡分析 | 第58-75页 |
4.1 供求分析的一般原理 | 第58-59页 |
4.2 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 | 第59-65页 |
4.3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 | 第65-75页 |
第五章 关联市场中的货物运输市场均衡的研究 | 第75-98页 |
5.1 关联市场中的货物运输方式选择 | 第75-78页 |
5.2 市场关联度的测度与敏感性倾向的原因 | 第78-82页 |
5.2.1 市场关联度的测度 | 第78-80页 |
5.2.2 影响货物敏感性倾向的因素 | 第80-82页 |
5.3 关联市场的结构与均衡 | 第82-85页 |
5.3.1 铁路运价管制下的公路—铁路关联市场的均衡 | 第82-83页 |
5.3.2 铁路运价非管制下的公路—铁路关联市场的均衡 | 第83页 |
5.3.3 铁路运价管制下的公路—铁路—水路关联市场的均衡 | 第83-85页 |
5.4 关联市场的结构 | 第85-88页 |
5.4.1 分运输方式的集中度 | 第85-86页 |
5.4.2 分运输方式的进入/退出壁垒 | 第86-87页 |
5.4.3 产品差别 | 第87-88页 |
5.5 铁路运输价格的二元性质 | 第88-95页 |
5.5.1 运输价格理论概述 | 第89-91页 |
5.5.2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铁路运价的本质 | 第91-95页 |
5.6 关联市场中铁路管制运价绩效分析 | 第95-98页 |
第六章 关联市场理论在铁路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 第98-111页 |
6.1 货物运输需求结构与运输市场战略群体图 | 第98-101页 |
6.1.1 货运需求结构 | 第98-99页 |
6.1.2 关联市场的战略群体图 | 第99-101页 |
6.2 铁路运输经营的战略目标市场 | 第101-104页 |
6.3 珠江三角洲与盐田港之间开发铁路短途集装箱运输的可行性 | 第104-111页 |
6.3.1 规模经济性与距离经济性的互补性 | 第104-105页 |
6.3.2 特殊产品与企业短期生产均衡 | 第105-108页 |
6.3.3 成本计算方法 | 第108-109页 |
6.3.4 珠三角与盐田港之间开发短途集装箱运输的可行性 | 第109-111页 |
第七章 关联市场理论在铁路支线生产中的应用 | 第111-121页 |
7.1 建模与计算 | 第111-115页 |
7.2 生产成本的分析 | 第115-116页 |
7.3 需求价格弹性 | 第116-119页 |
7.4 关联市场的均衡 | 第119-120页 |
7.5 小结与建议 | 第120-121页 |
第八章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21-126页 |
8.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125页 |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