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尾矿库坝体动力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尾矿坝稳定分析理论 | 第14-23页 |
2.1 极限平衡法 | 第14-18页 |
2.1.1 瑞典条分法 | 第15-16页 |
2.1.2 简化Bishop法 | 第16-17页 |
2.1.3 其他极限平衡方法 | 第17-18页 |
2.2 有限元法 | 第18-19页 |
2.2.1 有限元法的优点 | 第18页 |
2.2.2 有限元法稳定分析的原理 | 第18-19页 |
2.3 有限元极限平衡法 | 第19-23页 |
2.3.1 有限元极限平衡法计算安全系数 | 第19-20页 |
2.3.2 有限元极限平衡法的优势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尾矿坝动力稳定计算方法 | 第23-44页 |
3.1 尾矿坝稳定分析的本构模型 | 第23-26页 |
3.1.1 静力分析本构模型 | 第23-24页 |
3.1.2 动力分析本构模型 | 第24-26页 |
3.2 计算动安全系数的程序编制 | 第26-43页 |
3.2.1 程序编制的有限元方法 | 第26-30页 |
3.2.2 程序编制流程 | 第30-38页 |
3.2.3 程序验证 | 第38-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在尾矿库工程中的应用 | 第44-70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4-48页 |
4.1.1 库区地质构造及自然气象 | 第44-45页 |
4.1.2 地震与场地稳定性 | 第45页 |
4.1.3 坝体岩土工程地质特性 | 第45-47页 |
4.1.4 尾矿库设计情况与现状 | 第47-48页 |
4.2 渗流分析 | 第48-51页 |
4.2.1 渗流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4.2.2 渗流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49页 |
4.2.3 渗流数值模拟结果 | 第49-51页 |
4.3 尾矿库非线性静力分析 | 第51-54页 |
4.3.1 尾矿库模型构建 | 第51页 |
4.3.2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51-52页 |
4.3.3 静力计算结果 | 第52-53页 |
4.3.4 坝体抗滑稳定性计算 | 第53-54页 |
4.4 尾矿库动力反应分析 | 第54-60页 |
4.4.1 动力稳定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4.4.2 参数选取 | 第55页 |
4.4.3 地震波的输入 | 第55-58页 |
4.4.4 动力分析结果 | 第58-60页 |
4.5 尾矿坝体的残余变形分析以及液化反应分析 | 第60-63页 |
4.5.1 总残余变形计算结果 | 第60-62页 |
4.5.2 尾矿坝液化反应 | 第62-63页 |
4.6 地震作用下动安全系数计算 | 第63-69页 |
4.6.1 滑弧的选取 | 第63-64页 |
4.6.2 计算动安全系数时程曲线 | 第64-6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