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7-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 第7页 |
1.2 研究范围和论文框架 | 第7-9页 |
2 赛科达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第9-22页 |
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第9-14页 |
2.1.1 我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状况 | 第9-10页 |
2.1.2 我国的经济环境状况 | 第10-11页 |
2.1.3 我国的技术环境状况 | 第11-12页 |
2.1.4 我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状况 | 第12-14页 |
2.2 产业环境分析 | 第14-17页 |
2.2.1 我国汽车产业环境分析 | 第15-16页 |
2.2.2 我国汽车复合材料产业环境分析 | 第16-17页 |
2.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17-22页 |
2.3.1 以汽车零部件公司为主的购买者分析 | 第18页 |
2.3.2 以大型石化公司为主的供应商分析 | 第18页 |
2.3.3 以跨国公司为主的竞争对手分析 | 第18-19页 |
2.3.4 以化工企业为主的潜在竞争者分析 | 第19-20页 |
2.3.5 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的替代品分析 | 第20-22页 |
3 赛科达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第22-32页 |
3.1 赛科达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22页 |
3.2 赛科达公司的资源分析 | 第22-26页 |
3.2.1 人力资源分析 | 第23-24页 |
3.2.2 资本及财务资源分析 | 第24-25页 |
3.2.3 厂房及设备资源分析 | 第25页 |
3.2.4 品牌及文化影响力分析 | 第25-26页 |
3.3 赛科达公司的能力分析 | 第26-30页 |
3.3.1 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第26-27页 |
3.3.2 营销和客户服务能力分析 | 第27页 |
3.3.3 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分析 | 第27-28页 |
3.3.4 组织和管理能力分析 | 第28-29页 |
3.3.5 融资和盈利能力分析 | 第29-30页 |
3.4 结合VRIO框架分析赛科达公司的资源和能力 | 第30-32页 |
3.4.1 资源和能力的稀缺性及不可模仿性分析 | 第30页 |
3.4.2 资源和能力的价值及组织状况分析 | 第30-32页 |
4 赛科达公司的SWOT分析 | 第32-41页 |
4.1 发展优势 | 第32-33页 |
4.1.1 发展20年积累的综合优势 | 第32页 |
4.1.2 专注新材料发展积累的专业优势 | 第32-33页 |
4.2 发展劣势 | 第33-35页 |
4.2.1 与跨国公司比较的技术积累不足 | 第33页 |
4.2.2 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较的规模较小 | 第33-34页 |
4.2.3 全面管理尚未形成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 | 第34-35页 |
4.3 发展机会 | 第35-38页 |
4.3.1 汽车进入家庭带来的复合材料发展机遇 | 第35-36页 |
4.3.2 通信电子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 | 第36-37页 |
4.3.3 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海外发展机遇 | 第37-38页 |
4.4 发展威胁 | 第38-41页 |
4.4.1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给汽车消费增加不确定性 | 第38页 |
4.4.2 竞争者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所带来的全面挑战 | 第38-39页 |
4.4.3 以碳纤维为主的替代产品大规模进入市场 | 第39-41页 |
5 赛科达公司2013~2020年发展战略 | 第41-51页 |
5.1 赛科达公司2013~2020年发展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 | 第41页 |
5.1.1 使命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 第41页 |
5.1.2 愿景与发展战略定位 | 第41页 |
5.2 赛科达公司2013~2020年发展战略选择和目标 | 第41-44页 |
5.2.1 可选择发展战略目标和定位的评价 | 第41-44页 |
5.2.2 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 | 第44页 |
5.3 赛科达公司2013~2020年发展战略分阶段的战略选择 | 第44-47页 |
5.3.1 基于有机增长为主的短期发展战略 | 第44-46页 |
5.3.2 基于兼并收购为主的中期发展战略 | 第46-47页 |
5.3.3 基于战略联盟为主的长期发展战略 | 第47页 |
5.4 赛科达公司2013~2020竞争战略选择 | 第47-51页 |
5.4.1 产品创新战略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 | 第48页 |
5.4.2 质量卓越战略实现品质差异化竞争 | 第48-49页 |
5.4.3 客户响应战略实现服务差异化竞争 | 第49-51页 |
6 赛科达公司2013~2020年发展战略实施 | 第51-64页 |
6.1 基于发展战略的组织结构变革 | 第51-52页 |
6.2 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营销策略的实施 | 第52-54页 |
6.2.1 中国和海外目标市场的定位 | 第52-53页 |
6.2.2 建立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服务营销模式 | 第53-54页 |
6.3 以价值提升为核心的运营系统的实施 | 第54-56页 |
6.3.1 实施多组织管理流程的ERP系统 | 第54-55页 |
6.3.2 建设供应链协同开发能力 | 第55页 |
6.3.3 建立以大数据分析为背景的商务智能和信息决策系统 | 第55-56页 |
6.4 以价值分享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 | 第56-59页 |
6.4.1 建立价值导向的激励机制 | 第56-57页 |
6.4.2 实行双轨并行职业发展激励机制 | 第57页 |
6.4.3 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计划 | 第57-59页 |
6.5 基于创造力和执行力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变革 | 第59-62页 |
6.5.1 修订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 第60-61页 |
6.5.2 修订员工行为规范 | 第61-62页 |
6.6 基于4E的战略领导力的提升 | 第62-64页 |
6.6.1 基于4E领导力的建设 | 第62-63页 |
6.6.2 战略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 | 第63-64页 |
7 研究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