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探讨

绪论第8-10页
第一章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认识第10-16页
    第一节 什么是历史街区第10-13页
        一、 历史街区的由来第10页
        二、 历史街区的特征第10-11页
        三、 历史街区相关概念解析第11-13页
    第二节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难点和问题第13-16页
        一、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难题第13-14页
        二、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世界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理论的发展历程第16-24页
    第一节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理论基础第16-18页
    第二节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理论的出发点第18-20页
        一、 “持续发展”的观点第18-19页
        二、 动态的、持续的系统更新观念第19-20页
        三、 “保护和发展”的对立统一第20页
    第三节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针、原则第20-24页
        一、 历史街区保护的方针总的来说是保护与整治第21页
        二、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原则第21-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理论的发展历程第24-40页
    第一节 整体保护理论第24-27页
        一、 梁思成的北京整体保护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第24-25页
        二、 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思想在近代的发展第25-27页
    第二节 小规模更新改造理论第27-31页
        一、 城市更新的概况第27-28页
        二、 小规模更新改造的现实意义与当前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三、 实例: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第30-31页
    第三节 “微循环”理论第31-34页
        一、 “微循环”理论的概念第31-32页
        二、 “微循环”保护理论的原则第32页
        三、 “微循环式”保护与更新概念在北京南、北池子街区保护中的运用第32-34页
    第四节 “国子监街”模式第34-35页
        一、 国子监街模式概念第34页
        二、 国子监改造简介第34-35页
    第五节 历史街区的保护制度第35-40页
        一、 北京的保护法规与目前需要的政策第35-37页
        二、 国内其他地区的保护规范第37页
        三、 国外的保护制度简述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历史街区保护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第40-65页
    第一节 政府的作用第40-43页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第40页
        二、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保护知识第40-42页
        三、 积极实践,探索方法,积累经验,锻炼队伍第42-43页
    第二节 规划管理与保护第43-47页
        一、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第43页
        二、 历史街区规划管理与保护的措施第43-46页
        三、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在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管理办法第46-47页
    第三节 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与居民的关系第47-52页
        一、 更新改造对居民的影响第47-48页
        二、 以社会网络理论理解居民搬迁后的利益得失第48-51页
        三、 搬迁对居民心理满足的影响第51-52页
    第四节 历史街区更新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第52-56页
        一、 公众参与的作用第53页
        二、 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意义第53-55页
        三、 历史街区改造整治与公众参与第55-56页
    第五节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资金第56-60页
        一、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误区第57-58页
        二、 历史街区保护资金筹措的多元化第58-59页
        三、 澳大利亚的借鉴第59-60页
    第六节 历史街区与旅游的关系第60-65页
        一、 研究历史街区与旅游的意义第60-61页
        二、 历史街区与旅游的关系第61-62页
        三、 利用历史街区发展旅游可能造成的影响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北池子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第65-78页
    一、 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简介第65-68页
    二、 北池子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第68-78页
        1、 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范围第68页
        2、 北池子地区历史沿革第68-69页
        3、 北池子地区的现状概况第69-72页
        4、 北池子地区的区域特色和性质第72页
        5、 北池子地区保护规划第72-78页
第六章 反思与展望第78-87页
    第一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保护的影响第78-81页
        一、 新的城市分析方法对认识城市历史环境的启迪第79-80页
        二、 城市发展理论对城市保护与更新的推动第80页
        三、 设计中公众因素的引入第80-81页
    第二节 对保护本质的审视第81-84页
        一、 保护是城市文化的再创造第81-82页
        二、 保护是城市资源独特的分配和利用方式第82-83页
        三、 保护的实践性与持续性第83-84页
    第三节 借鉴与变通第84-87页
        一、 借鉴——营造适宜的保护氛围第84-85页
        二、 变通——发挥中国城市保护的创造性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滑模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故障重构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CRISPR-Cas9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揭示细胞重编程中多能基因Sox2、Oct4启动子的DNA-IncRNA结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