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玄论战”中的主要哲学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12页 |
第1章 “科玄论战”的历史背景与主要过程 | 第12-19页 |
1.1 国外背景 | 第12-16页 |
1.1.1 论战的西方哲学思想渊源 | 第12-15页 |
1.1.2 “一战”后西方社会的思想潮流 | 第15-16页 |
1.2 国内背景 | 第16-17页 |
1.2.1 科学至上论兴起 | 第16-17页 |
1.2.2 “一战”后学界对科学至上论的反思 | 第17页 |
1.3 “科玄论战”的主要过程 | 第17-19页 |
第2章 “科玄论战”中的认识论之争 | 第19-25页 |
2.1 科学派的认识论思想 | 第19-20页 |
2.2 玄学派的认识论思想 | 第20-22页 |
2.3 唯物史观派的认识论思想 | 第22页 |
2.4 各派认识论思想简评 | 第22-25页 |
第3章 “科玄论战”中的人生观之争 | 第25-42页 |
3.1 科学派的人生观理论 | 第25-29页 |
3.1.1 科学可以解释人生观 | 第25-26页 |
3.1.2 科学可以创造人生观 | 第26-29页 |
3.2 玄学派的人生观理论 | 第29-36页 |
3.2.1 将科学与人生观划界分割 | 第29-31页 |
3.2.2 以自由意志为核心的人生观 | 第31-33页 |
3.2.3 科学与玄学相互协调理论与道德观 | 第33-36页 |
3.3 唯物史观派的人生观理论 | 第36-37页 |
3.4 各派人生观理论简评 | 第37-42页 |
3.4.1 科玄两派的思维混乱 | 第37-38页 |
3.4.2 科学派人生观理论简评 | 第38-39页 |
3.4.3 玄学派人生观理论简评 | 第39-40页 |
3.4.4 唯物史观派人生观理论简评 | 第40-42页 |
第4章 “科玄论战”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 第42-47页 |
4.1 “科玄论战”的历史意义 | 第42-43页 |
4.2 “科玄论战”的当代价值 | 第43-47页 |
结语 | 第47-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