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预应力加固空心板桥的非线性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体外预应力技术的特点 | 第12页 |
1.3 国外体外预应力的发展和现状 | 第12-16页 |
1.4 我国体外预应力的发展和现状 | 第16-18页 |
1.5 空心板桥存在的病害问题 | 第18-19页 |
1.6 非线性分析 | 第19页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理论分析 | 第21-29页 |
2.1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 第21-22页 |
2.1.1 体外预应力系统 | 第21页 |
2.1.2 体外预应力筋的定位和减振系统 | 第21-22页 |
2.2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理论分析 | 第22-28页 |
2.2.1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第22-26页 |
2.2.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有限元分析 | 第29-48页 |
3.1 有限元理论 | 第29页 |
3.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29-31页 |
3.3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31-36页 |
3.3.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31-35页 |
3.3.2 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35-36页 |
3.4 ABAQUS软件介绍 | 第36页 |
3.4.1 ABAQUS简介 | 第36页 |
3.4.2 ABAQUS主要功能 | 第36页 |
3.5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ABAQUS有限元模型 | 第36-40页 |
3.5.1 体外预应力结构单元的选择 | 第36-37页 |
3.5.2 ABAQUS混凝土的本构模型 | 第37-39页 |
3.5.3 混凝土与普通钢筋的联接 | 第39-40页 |
3.5.4 体外预应力筋与转向块的接触 | 第40页 |
3.5.5 非线性分析 | 第40页 |
3.6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40-46页 |
3.6.1 简支梁抗剪试验 | 第40-43页 |
3.6.2 体外预应力T梁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43-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工程实例 | 第48-75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8-49页 |
4.2 试验加载情况 | 第49-50页 |
4.3 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 | 第50-74页 |
4.3.1 建模思路 | 第50-52页 |
4.3.2 单元选取 | 第52-53页 |
4.3.3 模型荷载的施加 | 第53页 |
4.3.4 第一次破坏试验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53-66页 |
4.3.5 第二次破坏试验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单块空心板梁受力分析 | 第75-85页 |
5.1 转向块高度影响 | 第75-80页 |
5.1.1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 | 第76-79页 |
5.1.2 小结 | 第79-80页 |
5.2 锚固位置影响 | 第80-84页 |
5.2.1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 | 第80-84页 |
5.2.2 小结 | 第8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6.2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