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问题的由来——判例引发的思考 | 第7-11页 |
(一)基本案情 | 第7-8页 |
(二)争议焦点 | 第8页 |
(三)法院判决 | 第8-9页 |
(四)引发的问题 | 第9-11页 |
二、报批前合同的效力状态 | 第11-19页 |
(一)学说争议 | 第11-14页 |
1、无效说 | 第11-12页 |
2、债权行为与物权变动区分说 | 第12-13页 |
3、合同生效说 | 第13-14页 |
(二)独立生效说的证成 | 第14-19页 |
1、报批义务条款并非批准对象 | 第14-16页 |
2、报批义务先于审批产生符合当事人的意思 | 第16-19页 |
三、违反报批义务时的权利救济 | 第19-31页 |
(一)强制履行 | 第19-21页 |
(二)赔偿损失 | 第21-30页 |
1、报批生效合同与邻近制度分析比较 | 第22-26页 |
2、批准生效合同自身面临的法教义学难题 | 第26-30页 |
(三)支持继续履行与赔偿履行利益共同面临的证明难题 | 第30-31页 |
四、审批机关作为“专家证人”参与庭审 | 第31-37页 |
(一)司法实践中“专家证人”的雏形已经显露 | 第31-32页 |
(二)引入“专家证人”符合现行法制度 | 第32-33页 |
(三)审批机关作为专家证人参与庭审的实际操作 | 第33-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