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全浓度梯度正极材料LiNi0.645Co0.055Mn0.302O2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3-40页
    1.1 课题背景第13-14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4-16页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性能比较第16-24页
        1.3.1 层状结构LiMO_2(M=Ni,Co,Mn)第16-19页
            1.3.1.1 单元正极材料LiNiO_2、LiCoO_2、LiMnO_2第17-18页
            1.3.1.2 三元正极材料LiNi_xCo_yMn_(1-x-y)O_2第18-19页
        1.3.2 尖晶石结构LiM_2O_4第19-20页
        1.3.3 橄榄石型正极材料LiMPO_4第20-22页
        1.3.4 其他新型正极材料第22-23页
        1.3.5 性能对比第23-24页
    1.4 层状三元正极材料性能改性第24-36页
        1.4.1 成分调控第24-27页
        1.4.2 表面改性第27-35页
            1.4.2.1 涂层第28-29页
            1.4.2.2 核壳材料(Core-Shell,CS)第29-32页
            1.4.2.3 浓度梯度壳材料(Core with gradient shell,CGS)第32-34页
            1.4.2.4 全浓度梯度材料(Full concentration-gradient,FCG)第34-35页
        1.4.3 掺杂第35-36页
    1.5 镍钴锰含量的测定第36-38页
        1.5.1 镍含量的测定第37页
        1.5.2 钴含量的测定第37-38页
        1.5.3 锰含量的测定第38页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38-40页
        1.6.1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38-39页
        1.6.2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9-40页
2 实验方法和测试第40-46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0-41页
        2.1.1 主要试剂第40-41页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41页
    2.2 材料的合成方法第41-42页
        2.2.1 氢氧化物前驱体的合成第41页
        2.2.2 正极材料的高温固相烧结第41-42页
    2.3 材料的表征第42-43页
        2.3.1 X射线衍射仪(XRD)第42页
        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42页
        2.3.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第42页
        2.3.4 X射线能量色散谱分析能谱仪(EDS)第42-43页
        2.3.5 热重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TGA/DTA)第43页
        2.3.6 振实密度第43页
    2.4 电池装配及测试第43-45页
        2.4.1 扣式电池的装配第43-45页
        2.4.2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5页
    2.5 实验工艺流程图第45-46页
3 镍钴锰含量的测定第46-51页
    3.1 测定方法第46-48页
        3.1.1 Ni含量的测定第46-47页
        3.1.2 Co含量的测定第47页
        3.1.3 Mn含量的测定第47-48页
    3.2 测定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8-49页
        3.2.1 Ni的测定结果第48-49页
        3.2.2 Co的测定结果第49页
        3.2.3 Mn的测定结果第49页
    3.3 测定方法确定第49-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全浓度梯度前驱体Ni_(0.645)Co_(0.054)Mn_(0.301)(OH)_2的合成第51-62页
    4.1 全浓度梯度前驱体的结晶原理分析第51-53页
    4.2 全浓度梯度前驱体的梯度设计第53-54页
    4.3 全浓度梯度前驱体的合成第54-57页
        4.3.1 Ni-rich溶液的选择和Mn-rich溶液的选择第54-55页
        4.3.2 制备与装置第55-57页
    4.4 全浓度梯度前驱体的表征第57-61页
        4.4.1 成分分析第57页
        4.4.2 振实密度分析第57-58页
        4.4.3 XRD分析第58页
        4.4.4 FE-SEM分析第58-60页
        4.4.5 梯度验证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高温固相烧结工艺研究第62-73页
    5.1 烧结工艺初步探索第63-67页
        5.1.1 锂源的选择第63页
        5.1.2 混合方式的选择第63页
        5.1.3 预烧和煅烧温度区间的选择第63-66页
        5.1.4 煅烧气氛的选择第66-67页
    5.2 烧结工艺均匀设计优化第67-72页
        5.2.1 因素和水平值的确定第67-68页
        5.2.2 均匀设计试验第68-70页
        5.2.3 结果处理及分析第70-71页
        5.2.4 优化结果验证第71-72页
    5.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6 全浓度梯度正极材料LiNi_(0.643)Co_(0.055)Mn_(0.302)O_2的合成与表征第73-84页
    6.1 全浓度梯度正极材料的合成第73页
    6.2 全浓度梯度正极材料的物相表征第73-80页
        6.2.1 成分分析第73页
        6.2.2 振实密度分析第73-74页
        6.2.3 XRD分析第74-77页
        6.2.4 形貌分析第77-78页
        6.2.5 浓度梯度分析第78-80页
    6.3 电化学测试第80-82页
        6.3.1 初始充放电曲线第80-81页
        6.3.2 倍率性能第81页
        6.3.3 循环性能第81-82页
    6.4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西藏音乐史中的乐论传承
下一篇:合作学习策略在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研究--以竹友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