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6页 |
缩略词索引表 | 第17-21页 |
前言 | 第21-23页 |
第一部分 新辅助化疗后子宫颈癌组织学疗效评价标准的建立及其临床价值 | 第23-42页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5-28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3 随访及统计学分析 | 第27-28页 |
2 结果 | 第28-35页 |
2.1 患者一般情况及随访结果 | 第28页 |
2.2 新辅助化疗后子宫颈癌病理形态特征及病理学4级分级结果 | 第28-30页 |
2.3 新辅助化疗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第30-35页 |
3 讨论 | 第35-38页 |
4 结论 | 第38-39页 |
5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第二部分 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局部免疫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第42-72页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44-50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44-45页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5-46页 |
1.3 免疫组化检测 | 第46-48页 |
1.4 随访情况 | 第48-49页 |
1.5 统计分析 | 第49-50页 |
2 结果 | 第50-61页 |
2.1 新辅助化疗前肿瘤浸润CD8~+CTL及FOXP3~+Treg表达 | 第50-52页 |
2.2 化疗后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与病理学肿瘤消退的关系 | 第52-56页 |
2.3 肿瘤浸润CD8~+CTL及FOXP3~+Treg细胞数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61页 |
3 讨论 | 第61-66页 |
4 结论 | 第66-67页 |
5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第三部分 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MDSCs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第72-99页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74-81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74-75页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75-76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76-80页 |
1.4 统计学处理 | 第80-81页 |
2 结果 | 第81-89页 |
2.1 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MDSCs亚型检测 | 第81页 |
2.2 外周血MDSCs亚群与临床分期及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81-85页 |
2.3 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MDSCs亚群与肿瘤局部CD8~+、FOXP3~+细胞相关性分析 | 第85-86页 |
2.4 GrMDSCs中pSTAT3表达及免疫抑制功能 | 第86-89页 |
3 讨论 | 第89-93页 |
4 结论 | 第93-94页 |
5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综述 | 第99-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5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