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制药工业论文

抗生素菌渣超临气化反应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11页
        1.1.1 抗生素菌渣的来源和组成第8页
        1.1.2 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第8-9页
        1.1.3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第9-10页
        1.1.4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超临界气化技术简介及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超临界水及其性质第11-12页
        1.2.2 生物质超临界气化产氢技术第12-13页
        1.2.3 生物质超临界气化影响因素第13-15页
        1.2.4 超临界气化反应装置第15页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5-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第15-16页
        1.3.2 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实验方案的确定第17-31页
    2.1 实验原料及分析第17-19页
        2.1.1 实验原料第17页
        2.1.2 材料表示基准第17-18页
        2.1.3 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第18-19页
        2.1.4 热值测量第19页
    2.2 实验装置第19-25页
        2.2.1 反应器安装与调试第19-21页
        2.2.2 其他实验仪器第21-25页
    2.3 实验步骤第25-27页
    2.4 实验产物的检测与分析第27-31页
        2.4.1 气相产物的检测与分析第27-30页
        2.4.2 油品的检测与分析第30页
        2.4.3 残渣的检测与分析第30-31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第31-51页
    3.1 菌渣原料分析结果第31-32页
    3.2 不同反应条件下的超临界气化实验结果第32-51页
        3.2.1 超临界气化产物概况第32-35页
        3.2.2 反应温度第35-38页
        3.2.3 反应压强第38-41页
        3.2.4 浓度第41-44页
        3.2.5 停留时间第44-47页
        3.2.6 催化剂第47-51页
第四章 抗生素菌渣超临界气化的数值模拟与预测第51-65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第51-54页
    4.3 基于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第54-57页
        4.3.1 基于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简介第54-55页
        4.3.2 基于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模过程第55-57页
    4.4 模拟与预测结果第57-65页
        4.4.1 输入变量为反应温度、浓度和停留时间的模拟及预测第60-62页
        4.4.2 输入变量为反应压强、浓度和停留时间的模拟及预测第62-65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65-68页
    5.1 主要结论第65-67页
    5.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 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人社电子政务微信平台优化及运营研究
下一篇:ε-聚赖氨酸菌种选育及合成途径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