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压下聚合物表面电荷分布规律及其对沿面闪络特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1.2.1 绝缘材料沿面闪络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3 表面电荷对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 | 第18-2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2 研究路线 | 第20-22页 |
第2章 聚合物直流闪络实验及闪络特性分析 | 第22-38页 |
2.1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2-27页 |
2.1.1 实验装置 | 第22-26页 |
2.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26-27页 |
2.1.3 实验设计 | 第27页 |
2.2 聚合物直流沿面闪络光特性实验研究 | 第27-33页 |
2.2.1 沿面闪络光特性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2.2.2 聚合物直流沿面闪络光特性 | 第30-33页 |
2.3 聚合物直流沿面闪络电特性实验研究 | 第33-36页 |
2.3.1 沿面闪络电特性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2.3.2 聚合物直流沿面闪络电特性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直流电压下聚合物表面电荷积聚与消散特性 | 第38-54页 |
3.1 实验系统及分析方法 | 第38-42页 |
3.1.1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3.1.2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40-42页 |
3.2 直流电压下聚合物表面电荷积聚特性 | 第42-45页 |
3.2.1 负极性电晕充电表面电荷积聚特性 | 第42-44页 |
3.2.2 正极性电晕充电表面电荷积聚特性 | 第44-45页 |
3.3 直流电压下聚合物表面电荷消散特性 | 第45-52页 |
3.3.1 负极性电晕充电表面电荷消散特性 | 第45-48页 |
3.3.2 正极性电晕充电表面电荷消散特性 | 第48-50页 |
3.3.3 分析与讨论 | 第50-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聚合物表面电荷对直流闪络特性的影响 | 第54-68页 |
4.1 电极中间位置积聚表面电荷对闪络特性的影响 | 第54-62页 |
4.1.1 表面电荷对沿面闪络光特性的影响 | 第54-58页 |
4.1.2 表面电荷对沿面闪络电特性的影响 | 第58-62页 |
4.2 不同位置积聚表面电荷对闪络特性的影响 | 第62-66页 |
4.2.1 棒-棒电极下闪络特性 | 第62-64页 |
4.2.2 针-针电极下闪络特性 | 第64-65页 |
4.2.3 棒-板电极下闪络特性 | 第65-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表面电荷对聚合物沿面闪络的影响机理探索 | 第68-79页 |
5.1 表面电荷对聚合物表面电场的影响分析 | 第68-72页 |
5.1.1 表面电场强度计算方法 | 第68-70页 |
5.1.2 表面电荷对表面电场的影响 | 第70-72页 |
5.2 表面电荷对聚合物闪络过程的影响分析 | 第72-77页 |
5.2.1 不同聚合物实验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5.2.2 不同电荷积聚位置实验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5.2.3 表面电荷对沿面闪络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76-7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