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变化与师生关系发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2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一、农村教师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探讨 | 第16-17页 |
二、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发展变化问题分析 | 第17-18页 |
三、教师与留守儿童在新的条件下如何适应研究 | 第18-19页 |
四、师生关系在新形势下的变化研究 | 第19-20页 |
第五节 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一、留守儿童 | 第20-21页 |
二、师生关系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农村教师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变化 | 第22-29页 |
第一节 农村的变化与教师的发展 | 第22-24页 |
一、农村教师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变化 | 第22-23页 |
二、农村学校教育发展制约农村教师发展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农村学校的变化与教师发展 | 第24-26页 |
一、农村学校教育发生的变化 | 第24-25页 |
二、师生关系观念发生变化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教育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变化 | 第26-29页 |
一、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发展 | 第26-27页 |
二、教师人格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发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留守儿童的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变化 | 第29-37页 |
第一节 留守儿童的家庭变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 第29-32页 |
一、父母外出,无人照顾对师生关系的要求 | 第29-30页 |
二、隔代照顾要求教师对监护者进行教育辅导 | 第30-31页 |
三、寄养照看要求教师更多的关心学生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与师生关系的变化 | 第32-34页 |
一、学校教育要求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教育 | 第32页 |
二、学校教育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 第32-33页 |
三、学校教育要求老师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 | 第33-34页 |
第三节 留守儿童的社会成长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 第34-37页 |
一、社会组织机构教育留守儿童应有教师的参与 | 第34-35页 |
二、学校和社会共同抵制不健康网络、传媒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三、教师和学生共同防范社会的不良观念的入侵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变化与师生关系的发展 | 第37-41页 |
第一节 厌学型留守儿童与激发兴趣型师生关系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溺爱型留守儿童与严格要求型的师生关系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独立型留守儿童与合作交流型的师生关系 | 第39-40页 |
第四节 乐观型留守儿童与全面发展型的师生关系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农村学校师生关系的变化与理论思考 | 第41-45页 |
第一节 放任型向责任型过渡的师生关系 | 第41页 |
第二节 友爱型与要求型结合的师生关系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对立型向合作型转变的师生关系 | 第42-43页 |
第四节 依赖型向独立型发展的师生关系 | 第43-45页 |
第六章 农村学校师生关系未来发展的趋势 | 第45-48页 |
第一节 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的深化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对话交流的师生关系的拓展 | 第46页 |
第三节 严中注爱的师生关系的融合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