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 第10页 |
1.1.2 我国旧居住区为居家养老发挥重要作用 | 第10-11页 |
1.2 研究范围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范围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室外环境适老化旧居住区发展历程及相关概念研究 | 第16-28页 |
2.1 国内外居住区理论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2.1.1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6页 |
2.1.2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2.2 相关概念理论阐述 | 第17-19页 |
2.2.1 旧居住区 | 第17页 |
2.2.2 室外环境更新 | 第17-18页 |
2.2.3 适老化概念 | 第18-19页 |
2.3 老年人的特征和对环境的需求 | 第19-23页 |
2.3.1 老年人的分类 | 第19-20页 |
2.3.2 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 第20-21页 |
2.3.3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 第21-22页 |
2.3.4 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特征 | 第22-23页 |
2.4 人体工程学理论研究与环境设计 | 第23-26页 |
2.4.1 老年人的人体尺度 | 第24页 |
2.4.2 老年人的人体尺度与无障碍设计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长春市旧居住区室外环境调查分析 | 第28-48页 |
3.1 调研现状对象的选择 | 第28-29页 |
3.2 吉林大学南岭家属区 | 第29-36页 |
3.2.1 概况 | 第29-30页 |
3.2.2 室外设施 | 第30-32页 |
3.2.3 交通现状 | 第32-34页 |
3.2.4 绿化现状 | 第34-35页 |
3.2.5 室外活动空间现状 | 第35-36页 |
3.3 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第一小区 | 第36-40页 |
3.3.1 概况 | 第36-37页 |
3.3.2 室外设施 | 第37-38页 |
3.3.3 交通现状 | 第38-39页 |
3.3.4 绿化现状 | 第39页 |
3.3.5 室外活动空间现状 | 第39-40页 |
3.4 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第三小区 | 第40-45页 |
3.4.1 概况 | 第40-41页 |
3.4.2 室外设施 | 第41-42页 |
3.4.3 交通现状 | 第42-43页 |
3.4.4 绿化现状 | 第43-44页 |
3.4.5 室外活动空间现状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四章 长春市旧居住区室外环境适老化更新策略 | 第48-62页 |
4.1 室外环境适老化更新目标和原则 | 第48-49页 |
4.1.1 适老化更新目标 | 第48页 |
4.1.2 适老化更新原则 | 第48-49页 |
4.2 室外活动空间适老化设计途径 | 第49-54页 |
4.2.1 提升空间设计多样性 | 第49-51页 |
4.2.2 提升空间设计的安全性 | 第51-53页 |
4.2.3 提升空间设计的归属感 | 第53页 |
4.2.4 提升冬季室外环境利用率 | 第53-54页 |
4.3 室外设施适老化设计 | 第54-58页 |
4.3.1 座椅设施 | 第54-56页 |
4.3.2 康体设施 | 第56页 |
4.3.3 照明设施 | 第56-57页 |
4.3.4 无障碍设施 | 第57-58页 |
4.3.5 卫生设施 | 第58页 |
4.4 景观绿化适老化设计 | 第58-61页 |
4.4.1 增加绿化的空间层次 | 第58-59页 |
4.4.2 利用种植绿地提高老年人的参与性 | 第59-60页 |
4.4.3 植物选择适老化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课题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