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0-11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页 |
1.3 课题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脱硫脱硝系统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13-41页 |
2.1 概述 | 第13-14页 |
2.1.1 项目背景 | 第13页 |
2.1.2 研究范围 | 第13页 |
2.1.3 主要原则 | 第13-14页 |
2.2 工程概况 | 第14页 |
2.2.1 厂址概况 | 第14页 |
2.2.2 锅炉主要运行参数 | 第14页 |
2.3 脱硫工艺方案的选择 | 第14-28页 |
2.3.1 CFB锅炉脱硫原理 | 第14-15页 |
2.3.2 主要脱硫工艺简介 | 第15-20页 |
2.3.3 脱硫方案的选择 | 第20-21页 |
2.3.4 脱硫工艺的选择 | 第21页 |
2.3.5 本工程脱硫采用炉内脱硫+燃烧优化方案的分析 | 第21-28页 |
2.4 脱硝工艺方案的选择 | 第28-37页 |
2.4.1 燃煤锅炉NO_X的生成机理 | 第28-29页 |
2.4.2 主要脱硝工艺简介 | 第29-31页 |
2.4.3 脱硝工艺选择的原则 | 第31-32页 |
2.4.4 脱硝工艺的选择 | 第32-33页 |
2.4.5 本工程脱硝采用Rotamix(SNCR)方案的分析 | 第33-37页 |
2.5 仪控系统 | 第37-40页 |
2.5.1 热工自动化水平及功能 | 第37-38页 |
2.5.2 系统的联锁保护 | 第38页 |
2.5.3 设备选型 | 第38-39页 |
2.5.4 气源 | 第39页 |
2.5.5 电源 | 第39页 |
2.5.6 控制楼布置 | 第39-40页 |
2.6 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 第40页 |
2.6.1 大气污染源及其污染物 | 第40页 |
2.6.2 环境影响分析 | 第40页 |
2.6.3 社会效益 | 第4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脱硫脱硝系统改造后测试 | 第41-50页 |
3.1 ROFA+ROTAMIX脱硫脱硝改造方案 | 第41-42页 |
3.1.1 ROFA脱硫技术改造方案 | 第41-42页 |
3.1.2 Rotamix脱硝技术改造方案 | 第42页 |
3.2 ROFA+ROTAMIX脱硫脱硝工程实施结果 | 第42-48页 |
3.2.1 ROFA+Rotamix分系统热态运行结果 | 第42-45页 |
3.2.2 ROFA+Rotamix系统综合热态调试结果 | 第45-46页 |
3.2.3 ROFA+Rotamix系统初步试验结果 | 第46-48页 |
3.3 效益分析 | 第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脱硫脱硝系统进一步优化 | 第50-55页 |
4.1 优化的必要性 | 第50页 |
4.2 泰山电厂锅炉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4.2.1 钙硫比较高 | 第50-51页 |
4.2.2 锅炉的床温较高 | 第51页 |
4.2.3 脱硫效率与锅炉效率 | 第51-52页 |
4.3 影响钙硫比的主要因素 | 第52页 |
4.3.1 床温 | 第52页 |
4.3.2 稀相区石灰石颗粒与SO_2的反应速率 | 第52页 |
4.3.3 循环倍率 | 第52页 |
4.3.4 氧浓度的影响 | 第52页 |
4.4 降低钙硫比的改造路线 | 第52-53页 |
4.4.1 提高分离器效率 | 第53页 |
4.4.2 增大高宽比 | 第53页 |
4.4.3 降低床温 | 第53页 |
4.4.4 提高稀相区石灰石颗粒与SO_2的反应速率 | 第53页 |
4.5 改造方案 | 第53-54页 |
4.5.1 改造方案 | 第53页 |
4.5.2 工程实施方案 | 第53-54页 |
4.5.3 改造应注意的事项 | 第54页 |
4.6 工程投资 | 第5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