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粒子模拟概述 | 第11-13页 |
1.3 高性能计算环境与并行计算 | 第13-15页 |
1.3.1 高性能计算环境 | 第13-14页 |
1.3.2 并行计算及其对粒子模拟的意义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的立题背景及主要工作 | 第15页 |
1.5 论文的组织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高性能计算环境下三维并行粒子模拟技术基础 | 第17-31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电磁场离散差分方程 | 第17-18页 |
2.3 空间网格模型和时间迭代模型 | 第18-20页 |
2.4 宏粒子模型及粒子运动方程 | 第20-23页 |
2.5 常用场算法 | 第23-25页 |
2.5.1 中心差分算法 | 第23页 |
2.5.2 时偏算法 | 第23-24页 |
2.5.3 高品质因数算法 | 第24-25页 |
2.6 银河高性能计算平台调研 | 第25-27页 |
2.7 并行编程简介 | 第27-30页 |
2.7.1 并行计算体系结构和编程模型 | 第27-28页 |
2.7.2 消息传递模型及其并行程序设计流程 | 第28-30页 |
2.7.3 并行程序性能分析与评价 | 第30页 |
2.8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银河高性能计算环境的粒子模拟需求分析 | 第31-37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银河高性能计算环境下粒子模拟技术总体构思 | 第31-32页 |
3.3 WINDOWS三维建模模块 | 第32-33页 |
3.4 UNIX/LINUX平台大规模并行计算模块 | 第33-35页 |
3.5 WINDOWS数据后处理模块 | 第35页 |
3.6 开发工具 | 第35-36页 |
3.7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银河机的大规模并行粒子模拟实现 | 第37-55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LINUX高性能集群环境搭建 | 第37-45页 |
4.2.1 LINUX系统 | 第37-38页 |
4.2.2 集群构建准备 | 第38-39页 |
4.2.3 集群硬件设施构建 | 第39-40页 |
4.2.4 NFS共享文件系统构建 | 第40-41页 |
4.2.5 基于SSH的无密钥登录设置 | 第41-44页 |
4.2.6 基于MPI并行计算环境的设置 | 第44-45页 |
4.2.7 集群并行计算测试 | 第45页 |
4.3 三维建模系统 | 第45-46页 |
4.4 UNIX/LINUX平台大规模并行计算系统 | 第46-54页 |
4.4.1 并行计算策略分析 | 第46-48页 |
4.4.2 基本思路 | 第48-49页 |
4.4.3 电磁场更新的并行 | 第49-51页 |
4.4.4 粒子更新的并行 | 第51-52页 |
4.4.5 核心计算模块 | 第52-54页 |
4.5 WINDOWS数据可视化 | 第54页 |
4.6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银河机上的用例测试与分析 | 第55-64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磁绝缘振荡器(MILO) | 第55-57页 |
5.3 速调管(RKA) | 第57-59页 |
5.4 返波管 | 第59-61页 |
5.5 140GHZ行波管(140GHZ TWT) | 第61-63页 |
5.6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