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2 游戏改编电影的历史及其表演风格的分段研究 | 第11-23页 |
·游戏改编电影的历史以及作品总览 | 第11-13页 |
·历史分段及其表演风格 | 第13-23页 |
·原始期 | 第15-17页 |
·适应期 | 第17-19页 |
·次成熟期 | 第19-23页 |
3 游戏性表演 | 第23-37页 |
·表演的“游戏感” | 第23页 |
·游戏性的规定情境 | 第23-26页 |
·游戏性的外部表演 | 第26-31页 |
·游戏性外部表演中的语言 | 第27-28页 |
·游戏性外部表演中的肢体语言 | 第28-31页 |
·游戏性的内部表演 | 第31-35页 |
·共鸣 | 第32-33页 |
·间离 | 第33-35页 |
·多线性结构对表演的影响 | 第35-37页 |
4 游戏性表演的实现 | 第37-47页 |
·信念感→真实,游戏性表演对斯氏演剧体系的需求 | 第37-42页 |
·规定情境对信念感的需要 | 第37-38页 |
·技术催生对信念感的更高要求 | 第38-40页 |
·“想象力”和“内心视像”为塑造游戏改编电影中的信念感服务 | 第40-42页 |
·游戏性表演对布氏演剧理论的需求 | 第42-45页 |
·驾驭角色和操纵角色 | 第42-43页 |
·间离的情感体现 | 第43-44页 |
·形体表演方法 | 第44-45页 |
·游戏原作对游戏性表演的帮助 | 第45-47页 |
5 游戏改编电影及其表演风格的前景展望 | 第47-50页 |
·更加艺术化 | 第47-48页 |
·互动电影 | 第48-50页 |
6 结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