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1 序言 | 第7-8页 |
2 “后现代”话语产生的渊源 | 第8-16页 |
·作为靶点的“现代性”概念 | 第8-10页 |
·现代性的悖论 | 第10-12页 |
·后现代话语的产生 | 第12-16页 |
3 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 第16-25页 |
·消解西方古典美学所提倡的内容形式二元和谐的立场,解构艺术的形式律 | 第16-17页 |
·艺术本体反“摹仿”论 | 第17-19页 |
·艺术标准反“和谐” | 第19-20页 |
·大众娱乐下的艺术商品化和表面化、碎片化 | 第20-21页 |
·后现代主义文化运动在具体艺术形态上的反映 | 第21-25页 |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 | 第21-22页 |
·波普艺术 | 第22-23页 |
·激浪派(fluxus)艺术 | 第23-24页 |
·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 | 第24-25页 |
4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电影艺术原理的影响 | 第25-40页 |
·纠结于现代与后现代性之间的电影叙事 | 第25-27页 |
·被碎片化的去意义的蒙太奇 | 第27-31页 |
·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本体的确立 | 第27-29页 |
·后现代的来临——电影成为语言 | 第29-30页 |
·消融意义的蒙太奇 | 第30-31页 |
·叙事结构非线性化 | 第31-34页 |
·打破元叙事的视角多元化 | 第34-40页 |
·母题由判断句变为疑问句 | 第35-36页 |
·历史文本成为游戏 | 第36-37页 |
·后殖民主义的反西方立场 | 第37-38页 |
·故事背景融入相当多的后现代哲学思考模式 | 第38-40页 |
5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电影形式风格的影响 | 第40-49页 |
·风格系统 | 第41-45页 |
·镜头设计 | 第41-42页 |
·剪辑观念与手段 | 第42-45页 |
·叙事系统 | 第45-49页 |
·文本结构散文化 | 第45-46页 |
·叙事主观化和第一人称化 | 第46-47页 |
·故事流要素空间化(象形化) | 第47-49页 |
6 结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