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

蛋白激酶CK2抑制剂作用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及其靶向设计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英文缩写词第10-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41页
    1.1 研究背景第17页
    1.2 蛋白激酶CK2第17-22页
        1.2.1 CK2激酶的生物学功能与相关疾病第17-19页
        1.2.2 CK2激酶的整体结构特征第19-22页
    1.3 蛋白激酶CK2抑制剂概述第22-37页
        1.3.1 ATP竞争性抑制剂第22-36页
        1.3.2 非ATP竞争性抑制剂第36-37页
    1.4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概述第37-40页
        1.4.1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第37-38页
        1.4.2 分子对接第38-39页
        1.4.3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39-40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0-41页
第2章 三环喹啉类抑制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及动力学稳定性研究第41-57页
    2.1 引言第41-42页
    2.2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第42-46页
        2.2.1 数据集与生物活性第42-44页
        2.2.2 化合物药效构象及叠合策略第44页
        2.2.3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的建立第44-45页
        2.2.4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45-4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6-55页
        2.3.1 分子对接分析第46-47页
        2.3.2 CoFMA与CoMSIA模型的统计学结果第47-50页
        2.3.3 基于CoMFA模型的三维等值线图分析第50-51页
        2.3.4 基于CoMSIA模型的三维等值线图分析第51-52页
        2.3.5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第52-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3章 羧酸及吡啶基团影响三环喹啉类化合物抑制活性的结构机制研究第57-77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比较研究第58-59页
        3.2.1 体系的构建和分子对接第58-59页
        3.2.2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59页
        3.2.3 MM-PB/GBSA计算第5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9-75页
        3.3.1 分子对接分析第59-62页
        3.3.2 模拟体系的全局结构特征第62-65页
        3.3.3 结合模式比较分析第65-69页
        3.3.4 结合自由能分析第69页
        3.3.5 残基能量分解第69-70页
        3.3.6 抑制剂与CK2α 柔性变化区域间的变构调节机制第70-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4章 蛋白激酶CK2抑制剂 7-羟基香豆素结构优化第77-95页
    4.1 引言第77-78页
    4.2 实验方法和材料第78-82页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78-79页
        4.2.2 氟代7羟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第79-80页
        4.2.3 氟代7羟基香豆素衍生物的生物活性测试第80-82页
        4.2.4 分子对接第8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2-93页
        4.3.1 7-羟基香豆素衍生物定向铰链区的优化第82-86页
        4.3.2 氟代7羟基香豆素衍生物抑制CK2激酶活性的能力研究第86-89页
        4.3.3 氟代7羟基香豆素衍生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研究第89-90页
        4.3.4 氟代7羟基香豆素衍生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研究第90-93页
    4.4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5章 环肽抑制剂阻断CK2α/CK2β 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第95-113页
    5.1 引言第95-96页
    5.2 比较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第96-98页
        5.2.1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96-97页
        5.2.2 MM-GBSA计算第97页
        5.2.3 主成分分析和动态相关性矩阵第97-9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8-112页
        5.3.1 整体结构特征第98-102页
        5.3.2 野生型和突变体系结合模式的比较分析第102-110页
        5.3.3 能量分析第110-112页
    5.4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结论第113-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留学生汉语写作口语化倾向问题研究
下一篇:“Χ边”“Χ面”在汉语教学项目中的分布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