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超额控制权与企业R&D投资--基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实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引言 | 第8-15页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制度背景与研究内容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0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1.3.1 家族企业 | 第10-11页 |
1.3.2 所有权及控制权 | 第11页 |
1.3.3 超额控制权 | 第11页 |
1.3.4 产业政策 | 第11-12页 |
1.3.5 研发投资 | 第12页 |
1.4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家族企业定义 | 第15-16页 |
2.2 家族企业研发投资研究 | 第16-17页 |
2.3 家族SEW与超额控制权理论 | 第17-23页 |
2.3.1 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2.3.2 家族超额控制权问题研究 | 第18-20页 |
2.3.3 产业政策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3.4 文献评述 | 第21-23页 |
3.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3.1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3页 |
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3.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5页 |
3.4 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 | 第25页 |
3.5 政府干预理论 | 第25-27页 |
4.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7-31页 |
4.1 超额控制权与企业R&D投资 | 第27-29页 |
4.2 产业政策、超额控制权与企业R&D投资 | 第29-31页 |
5.实证研究设计 | 第31-36页 |
5.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 第31页 |
5.2 模型和变量设计 | 第31-36页 |
5.2.1 模型设计 | 第31-32页 |
5.2.2 变量设计 | 第32-36页 |
6.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6-50页 |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8页 |
6.2 模型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6.2.1 Person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6.2.2 Spearman相关性分析 | 第39页 |
6.3 多元回归分析 | 第39-46页 |
6.3.1 假设1检验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6.3.2 假设2检验结果分析 | 第40-46页 |
6.4 稳健性检验 | 第46-49页 |
6.5 实证研究结果小结 | 第49-50页 |
7.总结与展望 | 第50-53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50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50-52页 |
7.2.1 限制家族控制权负面作用的发挥 | 第50-51页 |
7.2.2 淡化企业家族体制 | 第51页 |
7.2.3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 | 第51-52页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