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支撑 | 第19-24页 |
2.1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 | 第19页 |
2.2 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 | 第19-21页 |
2.3 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 | 第21-22页 |
2.4 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高校就业指导管理机构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3.1 调查设计 | 第24页 |
3.2 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基本现状 | 第24-26页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6-29页 |
3.3.1 就业指导课程混乱,教学内容存在与社会脱钩现象 | 第26页 |
3.3.2 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 | 第26页 |
3.3.3 就业服务内容单一,就业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 第26-27页 |
3.3.4 就业管理人员不足,就业经费不到位 | 第27-29页 |
第4章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遵循的原则 | 第29-32页 |
4.1 整体性原则 | 第29页 |
4.2 层次性原则 | 第29-30页 |
4.3 相关性原则 | 第30页 |
4.4 开放性原则 | 第30-32页 |
第5章 高校就业指导管理体系建构策略 | 第32-52页 |
5.1 规范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 第32-34页 |
5.2 搭建信息化、便捷化的网络就业服务平台 | 第34-43页 |
5.3 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 第43-44页 |
5.4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就业经费投入 | 第44-47页 |
5.5 建立就业回馈机制,形成高校“招、培、就”联动发展 | 第47-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Ⅰ毕业生就业指导调查追踪问卷 | 第55-57页 |
Ⅱ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调查访谈提纲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