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导论 | 第11-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3-23页 |
2.1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1 高新区 | 第13页 |
2.1.2 协同创新 | 第13-14页 |
2.1.3 政府引导 | 第1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3 政府引导下的协同创新体系 | 第15-23页 |
2.3.1 协同创新的主体 | 第15-17页 |
2.3.2 政府引导下的协同创新机制 | 第17-23页 |
3 政府引导下宁波高新区协同创新现状 | 第23-26页 |
3.1 政府引导下宁波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 第23-24页 |
3.1.1 政府推进协同主体聚集 | 第23页 |
3.1.2 政府引导协同创新初见成效 | 第23-24页 |
3.2 政府引导的主要政策 | 第24-26页 |
3.2.1 专项政策 | 第24页 |
3.2.2 产研合作政策 | 第24-25页 |
3.2.3 高端机构和人才政策 | 第25页 |
3.2.4 成果转化政策 | 第25页 |
3.2.5 金融支持政策 | 第25-26页 |
4 政府引导下宁波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26-37页 |
4.1 引导政策针对性不强,政府支持不够到位 | 第26-28页 |
4.1.1 政府作为纽带作用不强 | 第26-27页 |
4.1.2 支持协同创新的政策不足 | 第27-28页 |
4.1.3 北高教园区高校作用未充分发挥 | 第28页 |
4.2 引导的协同创新层次较低,协同动力不足 | 第28-32页 |
4.2.1 企业的需求仅是短期利益 | 第28-30页 |
4.2.2 研究成果未能真正符合企业需求 | 第30-31页 |
4.2.3 中介组织起不到协同作用 | 第31-32页 |
4.3 政府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创新基础薄弱 | 第32-34页 |
4.3.1 科技服务体系滞后 | 第32-33页 |
4.3.2 创新的基础非常薄弱 | 第33-34页 |
4.4 协同创新主体参与较少,结构性矛盾突出 | 第34-36页 |
4.4.1 高技术企业缺乏 | 第34-35页 |
4.4.2 高水平研发机构少 | 第35页 |
4.4.3 配套机构缺失 | 第35-36页 |
4.5 创新软环境不足,现有协同中心未发挥 | 第36-37页 |
4.5.1 创新软环境不足 | 第36页 |
4.5.2 现有协同创新中心未发挥作用 | 第36-37页 |
5 政府引导下的宁波高新区协同创新机制对策 | 第37-46页 |
5.1 政府引导下的宁波高新区协同创新运行机制 | 第37-40页 |
5.1.1 运行机制及内在联系 | 第37-38页 |
5.1.2 政府引导的主要内容 | 第38-40页 |
5.2 提升政府引导下宁波高新区协同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40-46页 |
5.2.1 强化协同政策的针对性,引导创新主体更紧密合作 | 第40-41页 |
5.2.2 完善协同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夯实协同创新基础工作 | 第41-42页 |
5.2.3 理顺协同创新管理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 第42-43页 |
5.2.4 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引进力度,优化协同创新结构 | 第43-44页 |
5.2.5 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协同的氛围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