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特殊教育论文

体感互动技术应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评估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28页
    1. ADHD概述第14-15页
    2. ADHD临床常用的评估工具第15-21页
        2.1 诊断系统第15-16页
        2.2 评估量表第16-17页
        2.3 操作性神经心理测验第17-20页
        2.4 现行ADHD评估工具的局限第20-21页
    3. 体感互动技术的研究第21-28页
        3.1 什么是体感互动技术第22页
        3.2 体感互动设备介绍第22-24页
        3.3 体感互动技术应用于医疗、康复和教育领域的研究第24-25页
        3.4 体感互动技术应用于ADHD的研究第25-28页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第28-33页
    1. 问题的提出第28-29页
    2. 研究构思第29-32页
    3. 研究意义第32-33页
        3.1 理论意义第32页
        3.2 实践意义第32-33页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第33-65页
    研究一:体感式反应-不反应任务应用于ADHD儿童评估的实验研究第33-59页
        1. 实验假设第33-34页
        2. 实验方法第34-40页
            2.1 实验对象第34-35页
            2.2 实验工具第35-38页
            2.3 实验材料和环境第38页
            2.4 实验设计第38页
            2.5 实验程序第38-40页
        3.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40-41页
        4. 实验结果第41-59页
            4.1 ADHD症状评估问卷和执行功能测验结果第41-43页
            4.2 漏击率指标第43-47页
            4.3 误击率指标第47-51页
            4.4 击中平均反应时指标第51-53页
            4.5 击中反应时标准差指标第53-57页
            4.6 体感式反应-不反应任务应用于ADHD评估的信度分析第57-59页
    研究二:体感式反应-不反应任务的用户体验调查第59-65页
        1. 研究背景第59-60页
        2. 研究方法第60-61页
            2.1 研究对象第60页
            2.2 研究工具第60-61页
            2.3 研究过程第61页
        3. 研究结果第61-65页
            3.1 被试对体感式评估的总体满意度第61-62页
            3.2 被试可接受的评估时间和冲动行为控制策略第62-63页
            3.3 用户的总体体验及改进建议第63-65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65-73页
    1. 体感互动技术应用于ADHD儿童评估的信度分析第65-66页
    2. 体感互动技术应用于ADHD儿童评估的效度分析第66-70页
        2.1 两组儿童评估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第66页
        2.2 效标关联效度分析第66-70页
    3. 体感互动技术应用于ADHD儿童评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第70页
    4. 刺激间隔差异对儿童评估结果的影响分析第70-72页
    5. 体感互动技术应用于ADHD儿童评估的用户体验分析第72-73页
第五部分 结论与反思第73-77页
    1. 研究结论第73-74页
    2. 创新之处第74页
    3. 反思与展望第74-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附录第85-95页
后记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线性阈值模型的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研究
下一篇: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状况研究--以上海市某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