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2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一章 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概况 | 第26-37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6-29页 |
一、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 | 第26-27页 |
二、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 | 第27页 |
三、部分研究指标说明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的特点 | 第29-37页 |
一、欠薪是引发群体性劳动争议的最主要因素 | 第30-31页 |
二、罢工是群体性劳动争议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31-33页 |
三、群体性劳动争议的规模 | 第33-34页 |
四、对于群体性劳动争议的回应方式 | 第34-37页 |
第二章 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56页 |
第一节 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分地区概况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具体因素分析 | 第38-56页 |
一、宏观经济因素 | 第38-48页 |
二、劳动就业因素 | 第48-53页 |
三、基层组织发展因素 | 第53-54页 |
四、立法因素 | 第54-56页 |
第三章 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的发展趋势判断与制度调整 | 第56-73页 |
第一节 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的发展趋势判断 | 第56-64页 |
一、群体性劳动争议的引发缘由多元化 | 第56-60页 |
二、群体性劳动争议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 第60-62页 |
三、群体性劳动争议的人数规模趋于分散 | 第62-63页 |
四、群体性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愈发强硬 | 第63-64页 |
第二节 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的制度调整 | 第64-73页 |
一、促进灵活就业 | 第64-67页 |
二、加快社保统筹 | 第67-69页 |
三、完善罢工立法 | 第69页 |
四、完善权利争议解决机制 | 第69-73页 |
结语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后记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