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利益保护模式研究--以隐名股东与第三人的利益衡量为重点
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9-17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六、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隐名投资的立法沿革及法律现状 | 第17-25页 |
第一节 我国隐名投资的立法沿革 | 第17-20页 |
一、最高院及各地方性司法指导意见 | 第17-18页 |
二、外商隐名投资股权纠纷的规定 | 第18-19页 |
三、《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 | 第19-20页 |
第二节《公司法司法解释三》有关隐名投资的规范分析 | 第20-23页 |
一、隐名投资关系 | 第21-22页 |
二、公司内部法律关系 | 第22页 |
三、公司外部法律关系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关于隐名投资行为法律性质的法理分析 | 第25-34页 |
第一节 隐名投资的内涵 | 第25-26页 |
一、隐名投资的概念界定 | 第25页 |
二、隐名投资行为的特征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隐名投资法律保护模式之争 | 第26-31页 |
一、隐名投资与隐名合伙制度之辨 | 第27-29页 |
二、隐名投资与代理制度之辨 | 第29-30页 |
三、隐名投资与信托制度之辨 | 第30-31页 |
第三节 隐名投资法律行为性质的二元论 | 第31-34页 |
第三章 代理模式下的隐名投资行为保护 | 第34-47页 |
第一节 隐名代理制度基本理论 | 第34-37页 |
一、区别说和等同说 | 第34-36页 |
二、本文见解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代理制度与实际投资人的股东法律地位 | 第37-41页 |
一、代理行为法律效果归属 | 第37页 |
二、股东资格确认标准 | 第37-39页 |
三、与公司制度的衔接——可推断的意思表示 | 第39-40页 |
四、公司内部关系中对实际投资人的保护 | 第40-41页 |
第三节 第三人利益保护 | 第41-47页 |
一、股权的善意取得 | 第41-44页 |
二、公司面纱的刺破与反刺破 | 第44-47页 |
第四章 信托模式下的隐名投资行为保护 | 第47-52页 |
第一节 股权信托基本原理 | 第47-48页 |
一、股权信托的性质 | 第47页 |
二、股权信托的特征 | 第47-48页 |
第二节 隐名投资行为的信托改造 | 第48-52页 |
一、信托基本法观念 | 第48-50页 |
二、股权信托的设立 | 第50-51页 |
三、股权信托的终止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