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条件下昌河汽车竞争战略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1-12页 |
| ·基本思路 | 第11页 |
| ·基本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论文拟创新之处 | 第12页 |
| 本章总结 | 第12-13页 |
| 第2章 研究理论概述 | 第13-22页 |
| ·企业重组的概念 | 第13页 |
| ·企业战略理论概述 | 第13-15页 |
| ·企业战略的概念 | 第14页 |
| ·企业战略的形态 | 第14-15页 |
| ·竞争战略理论概述 | 第15-18页 |
| ·竞争战略的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 ·竞争理论的最新发展 | 第17-18页 |
| ·竞争战略的分析理论 | 第18-21页 |
|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 第18页 |
|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第18-20页 |
| ·企业内外综合分析——SWOT分析法 | 第20-21页 |
| 本章总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昌河汽车重组的背景、过程及特点 | 第22-30页 |
| ·公司概况 | 第22-23页 |
| ·重组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23-26页 |
| ·重组的内部背景 | 第23-25页 |
| ·重组的宏观环境 | 第25-26页 |
| ·重组实施过程及特点 | 第26-27页 |
| ·昌河汽车重组后的状况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重组后昌河汽车外部环境分析 | 第30-44页 |
| ·宏观环境分析 | 第30-32页 |
|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 第30页 |
| ·经济环境(Economic) | 第30-31页 |
| ·社会环境(Social) | 第31页 |
|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 第31-32页 |
| ·行业环境分析 | 第32-39页 |
| ·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 第32-35页 |
| ·汽车行业市场竞争现状 | 第35-37页 |
|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 第37-39页 |
| ·昌河汽车内部条件分析 | 第39-41页 |
| ·昌河汽车SWOT分析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昌河汽车的竞争战略设计 | 第44-53页 |
| ·昌河汽车竞争战略目标 | 第44-45页 |
| ·昌河汽车竞争战略的确定 | 第45-46页 |
| ·昌河汽车的竞争战略的实施策略 | 第46-52页 |
| ·产品策略 | 第46-49页 |
| ·营销策略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6章 竞争战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 第53-61页 |
| ·进一步强化职能管理 | 第53-55页 |
| ·人力资源 | 第53页 |
| ·经营管理 | 第53-54页 |
| ·产品研发 | 第54页 |
| ·质量控制 | 第54页 |
| ·成本控制 | 第54-55页 |
| ·加大信息化推进力度 | 第55-56页 |
| ·全面优化市场营销战略 | 第56-58页 |
| ·实施精准营销 | 第56-57页 |
| ·加强品牌管理 | 第57页 |
| ·培养营销队伍 | 第57-58页 |
| ·构建多向融合的企业文化 | 第58-60页 |
| ·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的纵向过渡 | 第58-59页 |
| ·自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横向融合 | 第59页 |
| ·理论文化与实践文化的双向融合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1-62页 |
| ·总结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