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依据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综述与评论 | 第8-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重点与创新 | 第14-15页 |
1.4.1 研究重点 | 第14页 |
1.4.2 研究创新 | 第14-15页 |
2 当代青年友善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 第15-22页 |
2.1 友善及友善意识的内涵 | 第15-17页 |
2.1.1 友善的内涵 | 第15-16页 |
2.1.2 友善意识 | 第16-17页 |
2.3 培育当代青年友善意识的重要性 | 第17-22页 |
2.3.1 促进青年个体的健康成长 | 第18-19页 |
2.3.2 实现文明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9-20页 |
2.3.4 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 第20-22页 |
3 当代青年友善问题的现状 | 第22-34页 |
3.1 调研设计 | 第22-23页 |
3.1.1 调研形式与抽样 | 第22页 |
3.1.2 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 第22-23页 |
3.2 当代青年友善问题的状况 | 第23-34页 |
3.2.1 统计结果显示的总体情况 | 第23-31页 |
3.2.2 当代青年友善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4 影响当代青年友善意识培育的原因分析 | 第34-40页 |
4.1 影响当代青年友善意识培育的外部条件 | 第34-37页 |
4.1.1 社会环境 | 第34-36页 |
4.1.2 学校教育 | 第36-37页 |
4.1.3 家庭教育 | 第37页 |
4.2 影响当代青年友善意识形成的内在因素 | 第37-40页 |
4.2.1 个体认知水平 | 第38页 |
4.2.2 情感认同 | 第38-40页 |
5 加强当代青年友善意识培育的对策建议 | 第40-48页 |
5.1 优化社会环境 | 第40-43页 |
5.1.1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筑友善利益基础 | 第40-41页 |
5.1.2 建立完善的社会机制,为友善提供制度保障 | 第41-42页 |
5.1.3 发挥大众传媒积极作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 第42-43页 |
5.2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 第43-45页 |
5.2.1 转变教育理念 | 第43页 |
5.2.2 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丰富友善教学内容 | 第43-44页 |
5.2.3 运用多渠道开展友善教育 | 第44-45页 |
5.3 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 第45-46页 |
5.3.1 重视素质教育 | 第45页 |
5.3.2 培育家庭美德 | 第45-46页 |
5.4 青年加强自我教育 | 第46-48页 |
5.4.1 学会学习和反思,提高认知水平 | 第46页 |
5.4.2 增强辨别是非能力,树立科学价值观 | 第46-47页 |
5.4.3 注重生活实践,实现知行合一 | 第47-48页 |
6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