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导论 | 第7-15页 |
一、研究评述 | 第7-11页 |
(一) 对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以及战略目标、战略意义的研究 | 第7-8页 |
(二) 中国在制定和践行睦邻外交政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 第8-9页 |
(三) 关于如何构建稳定、可持续周边外交政策的战略研究 | 第9-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一) 研究重难点 | 第12-13页 |
(二) 研究创新点 | 第13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 第15-29页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演变进程 | 第15-20页 |
(一)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周边外交战略 | 第15-17页 |
(二) 从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以前的中国周边外交战略 | 第17-19页 |
(三)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的中国周边外交战略 | 第19-20页 |
二、当前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 | 第20-23页 |
(一) 统筹国内大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第20-22页 |
(二) 协调国际大局——为我国改革发展创造有利外部条件、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 第22-23页 |
三、周边外交在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中的战略价值 | 第23-29页 |
(一) 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决定了周边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布局中的关键性 | 第23-25页 |
(二) 稳定周边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着眼点 | 第25-29页 |
第二章 制约中国发展周边外交关系的主要因素 | 第29-45页 |
一、中国周边长期存在的主要地缘结构问题 | 第29-36页 |
(一) 中日冲突持续发酵 | 第29-31页 |
(二) 朝鲜半岛危机时起时伏 | 第31-33页 |
(三) 南海争端愈演愈烈 | 第33-34页 |
(四)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全面展开 | 第34-36页 |
二、软硬失衡的中国周边外交战略 | 第36-40页 |
(一) 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着力点主要倾向于政治经济层面 | 第37-38页 |
(二) “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论”响彻周边 | 第38-40页 |
三、理论研究的缺失与制度体系建设的不完善 | 第40-45页 |
(一) 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理论研究仍然停留在“谋利”阶段 | 第40-41页 |
(二) 缺乏具有前瞻性、建设性、创新性的制度体系建设 | 第41-45页 |
第三章 中国经略周边的战略应对 | 第45-67页 |
一、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 第45-50页 |
(一) 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 | 第45-47页 |
(二) 以正确的义利观引领中国周边外交的未来 | 第47-49页 |
(三) 亲疏分明,从“等距离外交”走向“差异化外交” | 第49-50页 |
二、双边合作与多边外交协调并举 | 第50-57页 |
(一) 抓住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机遇期 | 第51-52页 |
(二) 聚同化异,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 | 第52-54页 |
(三) 协调立场,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 | 第54-55页 |
(四) 守望相助,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 第55-57页 |
三、以周边外交为依托,辐射中国参与地区和全球治理的国际战略 | 第57-61页 |
(一) 以欧盟地区治理经验启发中国周边“共同体”建设 | 第57-59页 |
(二) 共同应对全球治理问题是深化中国周边外交关系的压舱石 | 第59-61页 |
四、彰显文化软实力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作用 | 第61-67页 |
(一) 在持续重视硬实力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文化软实力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价值 | 第62-64页 |
(二) 在周边外交中“讲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