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结合面对模块化机器人精度与刚度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模块结合面接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第16-26页
    2.1 分形几何接触理论第16-19页
        2.1.1 分形几何理论的提出第16-17页
        2.1.2 粗糙表面的接触分析第17-18页
        2.1.3 粗糙表面的微凸体分布第18-19页
    2.2 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第19-22页
        2.2.1 微凸体法向接触载荷及刚度第19-20页
        2.2.2 结合面法向接触载荷及刚度第20-21页
        2.2.3 结合面法向参数的影响规律第21-22页
    2.3 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模型第22-25页
        2.3.1 微凸体切向接触载荷及刚度第22-23页
        2.3.2 结合面切向接触载荷及刚度第23-24页
        2.3.3 结合面切向参数的影响规律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模块结合面的分形参数测量及模态验证第26-33页
    3.1 模块结合面表面分形参数的识别第26-27页
        3.1.1 选择识别算法第26页
        3.1.2 结构函数算法识别第26-27页
    3.2 模块结合面分形参数测量实验第27-30页
    3.3 模块结合面的模态分析及验证第30-32页
        3.3.1 模块结合面模态仿真分析第30-31页
        3.3.2 模块结合面模态实验验证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模块结合面对机器人精度的影响分析第33-44页
    4.1 模块结合面的误差模型第33-35页
        4.1.1 模块结合面法向误差模型第33-34页
        4.1.2 模块结合面切向误差模型第34-35页
    4.2 机器人运动学及其微动变换第35-38页
    4.3 模块结合面的装配误差第38-41页
        4.3.1 装配误差的类型第38页
        4.3.2 装配误差对结合面的影响第38-41页
    4.4 模块化操作臂误差分析第41-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模块结合面对机器人刚度的影响分析第44-59页
    5.1 刚度换算原理第44-46页
    5.2 机器人模块零部件的刚度第46-48页
    5.3 I关节模块刚度分析第48-52页
        5.3.1 I100模块的刚度分析第49-50页
        5.3.2 I85模块的刚度分析第50-52页
    5.4 T关节模块刚度分析第52-55页
        5.4.1 T100模块的刚度分析第52-53页
        5.4.2 T85模块的刚度分析第53-55页
    5.5 模块化操作臂整体刚度分析第55-57页
    5.6 本章小结第57-59页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江北区华新街街道社区为例
下一篇:重庆市高校体育课程引入花样跳绳的探索性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