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制度运作的实证研究--以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为样本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第二章 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与对象 | 第11-17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适用的范围 | 第11-13页 |
一、基本上适用于比较轻微的刑事案件 | 第11-12页 |
二、适用罪名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适用对象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刑事和解适用范围及对象确定中的问题 | 第14-15页 |
第四节 合理界定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及对象 | 第15-17页 |
一、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 | 第15页 |
二、不能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刑事和解适用的条件 | 第17-20页 |
第一节 实践中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 第17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适用条件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刑事和解适用条件的重构 | 第18-20页 |
一、案件主要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 第18页 |
二、适格的犯罪嫌疑人认罪 | 第18-19页 |
三、当事人双方自愿 | 第19页 |
四、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规定 | 第19-20页 |
第四章 刑事和解适用的程序 | 第20-26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一般程序 | 第20-23页 |
一、刑事和解程序的启动 | 第20页 |
二、刑事和解协议的达成 | 第20-22页 |
三、法院对案件的处理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适用程序的进一步完善 | 第23-26页 |
一、刑事和解主体 | 第23页 |
二、启动程序 | 第23页 |
三、刑事和解程序 | 第23-24页 |
四、救济程序 | 第24-26页 |
第五章 刑事和解的适用效果 | 第26-29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适用效果考察 | 第26页 |
一、最大限度上保障被害方利益 | 第26页 |
二、有效教育、挽救加害人,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 第26页 |
三、节约司法资源,降低诉讼成本 | 第26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适用的实践困境 | 第26-28页 |
一、被害人的过度要求有时导致和解不能 | 第26-27页 |
二、刑事和解方式单一,以经济赔偿为主 | 第27页 |
三、刑事和解后当事人反悔处理困难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刑事和解适用效果的明确 | 第28-29页 |
第六章 刑事和解制度的保障机制 | 第29-34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适用中缺失的保障机制 | 第29-31页 |
一、刑事和解当事人社会调查机制缺失 | 第29-30页 |
二、社区矫正制度不完善 | 第30页 |
三、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不健全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 第31-34页 |
一、刑事和解证据排除制度 | 第31页 |
二、悔罪—支付从轻制度 | 第31-32页 |
三、推行社区矫正制度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