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序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基本理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概念 | 第9页 |
第二节 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特征 | 第9-11页 |
一、被激励主体的多元性 | 第9-10页 |
二、涵盖内容的广泛性 | 第10页 |
三、实施方式的灵活性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价值分析 | 第11-13页 |
一、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为维权提供内在动力 | 第11页 |
二、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具有经济学意义 | 第11-12页 |
三、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有助于消除公众“厌诉”心理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运行现状及其存在之问题 | 第13-21页 |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缺失 | 第13-17页 |
一、民众参诉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 第14页 |
二、诉讼主体资格存在争议 | 第14-15页 |
三、诉讼费用承担未作特殊规定 | 第15-16页 |
四、举证责任规定模糊 | 第16页 |
五、诉讼代表人制度的误导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环境公益诉讼运行的困境 | 第17-21页 |
一、传统文化及诉讼理念的影响 | 第17-18页 |
二、原告方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 第18页 |
三、诉讼成本庞大 | 第18-20页 |
四、物质奖励匮乏 | 第20页 |
五、精神奖励欠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设想 | 第21-30页 |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立法,体现激励的价值取向 | 第21-25页 |
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 | 第21-22页 |
二、适当放宽原告资格的限制 | 第22-23页 |
三、诉讼费用负担改革 | 第23-24页 |
四、确定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 第24-25页 |
五、重构诉讼代表人制度 | 第25页 |
第二节 多措并举破解现实困境 | 第25-30页 |
一、加强法制宣教工作 | 第25-26页 |
二、培育环境公益诉讼组织 | 第26页 |
三、设立保护原告方的制度 | 第26-27页 |
四、实行环境公益诉讼物质奖励机制 | 第27-28页 |
五、倡导环境公益诉讼精神奖励机制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