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1 全球背景 | 第12-13页 |
1.1.2 中国社会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课题的学术与实践意义 | 第15页 |
1.3.1 课题的学术意义 | 第15页 |
1.3.2 课题的实践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城市设计中的大数据技术 | 第18-36页 |
2.1 大数据技术概述 | 第18-19页 |
2.1.1 大数据技术概念 | 第18页 |
2.1.2 大数据技术特点 | 第18-19页 |
2.1.3 相关术语辨析 | 第19页 |
2.2 大数据技术组成 | 第19-26页 |
2.2.1 数据的来源 | 第19-25页 |
2.2.2 数据采集处理技术 | 第25-26页 |
2.3 互联网数据的采集 | 第26-28页 |
2.3.1 互联网数据采集特点 | 第26-27页 |
2.3.2 互联网数据采集方法 | 第27-28页 |
2.4 互联网数据的分析 | 第28-36页 |
2.4.1 数据分析工具介绍 | 第28-32页 |
2.4.2 数据的可视化 | 第32-34页 |
2.4.3 数据中隐藏信息的发掘 | 第34-36页 |
3 城市设计方法的发展 | 第36-52页 |
3.1 城市设计概述 | 第36-40页 |
3.1.1 城市设计的意义 | 第36页 |
3.1.2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 第36页 |
3.1.3 城市设计的要素 | 第36-38页 |
3.1.4 增量设计向存量设计的变化 | 第38-40页 |
3.2 互联网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 第40-47页 |
3.2.1 互联网对城市各要素的影响 | 第40-43页 |
3.2.2 城市空间特征的变化 | 第43-47页 |
3.3 互联网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1 土地混合利用成为主要规划与城市设计方向 | 第47页 |
3.3.2 居民微观活动成为研究焦点 | 第47-48页 |
3.3.3 空间相关关系分析成为新手段 | 第48页 |
3.4 城市设计应对策略 | 第48-52页 |
3.4.1 整合互联网大数据促进空间要素协调 | 第48-49页 |
3.4.2 通过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提升存量规划与设计 | 第49页 |
3.4.3 引导混合用地的功能空间建设 | 第49-52页 |
4 大数据的城市设计应用研究 | 第52-74页 |
4.1 区域功能研究 | 第52-66页 |
4.1.1 区域空间功能识别 | 第52-55页 |
4.1.2 区域功能识别方法 | 第55-65页 |
4.1.3 功能的空间分布相关性研究 | 第65-66页 |
4.2 需求导向的功能优化与选址 | 第66-69页 |
4.2.1 功能优化策略 | 第66-67页 |
4.2.2 功能选址策略 | 第67-69页 |
4.3 需求导向的交通优化研究 | 第69-74页 |
4.3.1 分析数据来源 | 第69-71页 |
4.3.2 交通建模分析优化方法 | 第71-74页 |
5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存量地块功能优化案例 | 第74-92页 |
5.1 案例选取及现状分析 | 第74-77页 |
5.1.1 研究区域范围 | 第74-75页 |
5.1.2 研究区域现状 | 第75-76页 |
5.1.3 发展目标 | 第76-77页 |
5.2 现状分析 | 第77-80页 |
5.2.1 宏观层面分析 | 第77-78页 |
5.2.2 微观层面分析 | 第78页 |
5.2.3 空间相关性分析违建成因 | 第78-80页 |
5.3 需求导向的功能优化与空间重划 | 第80-87页 |
5.3.1 功能调整 | 第81-84页 |
5.3.2 交通优化 | 第84-86页 |
5.3.3 形象提升 | 第86-87页 |
5.4 城市功能优化设计总结 | 第87-92页 |
5.4.1 方法总结 | 第87-90页 |
5.4.2 数据方法与普通方法对比 | 第90-92页 |
6 反思与展望 | 第92-96页 |
6.1 大数据应用的理性反思 | 第92-93页 |
6.2 大数据带来的机遇 | 第93-96页 |
6.2.1 推进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与融合 | 第93-94页 |
6.2.2 创新城市设计与管理方法 | 第94页 |
6.2.3 探索居民行为和城市空间的研究方法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附录 | 第102-103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2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编写的书籍 | 第102页 |
C. 空间兴趣点POI采集代码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