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7-1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 第21-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2.1.1 新农保 | 第21-22页 |
2.1.2 城居保 | 第22-23页 |
2.1.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 第23-25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2.2.1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5-26页 |
2.2.2 约翰·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论” | 第26-27页 |
2.2.3 劳动力流动理论 | 第27-29页 |
3 构建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29-33页 |
3.1 构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行性 | 第29-30页 |
3.1.1 国家法律制度的支持 | 第29-30页 |
3.1.2 制度本身的相似性 | 第30页 |
3.2 构建统一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 第30-33页 |
3.2.1 缓解不断加剧的养老压力 | 第30-31页 |
3.2.2 完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 第31-32页 |
3.2.3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 第32-33页 |
4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及现状 | 第33-40页 |
4.1 新农保制度及现状 | 第33-34页 |
4.2 城居保制度及现状 | 第34页 |
4.3 新农保与城居保制度对比 | 第34-36页 |
4.4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的现状与问题 | 第36-40页 |
4.4.1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现状与问题 | 第36页 |
4.4.2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行政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 第36-38页 |
4.4.3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司法保护现状与问题 | 第38-40页 |
5 各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9页 |
5.1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的四种模式 | 第40-43页 |
5.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9页 |
5.2.1 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5.2.2 基金保值增值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5.2.3 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5.2.4 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5.2.5 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5.2.6 责任承担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6 构建城乡统一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条例》 | 第49-57页 |
6.1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立法宗旨 | 第49页 |
6.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 第49-51页 |
6.2.1 参保范围 | 第49-50页 |
6.2.2 基金筹集 | 第50页 |
6.2.3 养老金待遇及调整 | 第50-51页 |
6.2.4 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 第51页 |
6.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程序设计 | 第51-53页 |
6.3.1 参保程序 | 第51-52页 |
6.3.2 养老金待遇领取程序 | 第52页 |
6.3.3 相关制度的衔接程序 | 第52-53页 |
6.3.4 司法救济程序的设计 | 第53页 |
6.4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监督设计 | 第53-55页 |
6.4.1 国家机关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督 | 第54页 |
6.4.2 社会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督 | 第54-55页 |
6.4.3 参保人员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督 | 第55页 |
6.5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责任 | 第55-57页 |
6.5.1 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法律责任 | 第55-56页 |
6.5.2 参保人员的法律责任 | 第56-57页 |
7 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