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蒙脱土丁苯橡胶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前言第13-14页
    1.2 乳化沥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乳化沥青简介及分类第15-16页
        1.3.1 乳化沥青的形成第15页
        1.3.2 乳化沥青的分类第15页
        1.3.3 乳化沥青的应用及优点第15-16页
    1.4 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条件第16-18页
        1.4.1 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第16-17页
        1.4.2 乳化沥青的工艺条件第17页
        1.4.3 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第17-18页
    1.5 乳化沥青的乳化机理与破乳机理第18-20页
        1.5.1 乳化机理第18-19页
        1.5.2 破乳机理第19-20页
    1.6 乳化剂的简介第20-24页
        1.6.1 阴离子型乳化剂第21页
        1.6.2 阳离子型乳化剂第21-23页
        1.6.3 两性离子型乳化剂第23页
        1.6.4 非离子型乳化剂第23页
        1.6.5 复配乳化剂第23-24页
    1.7 改性乳化沥青第24-29页
        1.7.1 常用的沥青改性剂第25-26页
        1.7.2 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现状第26页
        1.7.3 蒙脱土的简介第26-27页
        1.7.4 蒙脱土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第27-28页
        1.7.5 蒙脱土/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及其乳化沥青的研究进展第28-29页
    1.8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1-37页
    2.1 主要原材料及仪器设备第31-32页
        2.1.1 主要原材料第31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31-32页
    2.2 实验主要加工工艺第32-33页
        2.2.1 蒙脱土丁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第32页
        2.2.2 蒙脱土丁苯橡胶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第32-33页
    2.3 性能测试第33-37页
        2.3.1 筛上剩余量试验第33页
        2.3.2 恩格拉黏度试验第33页
        2.3.3 储存稳定性试验第33页
        2.3.4 聚沉体积试验第33-34页
        2.3.5 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第34页
        2.3.6 旋转薄膜加热老化试验(RTFOT)第34页
        2.3.7 路用性能测试第34-35页
        2.3.8 粒度测量试验第35页
        2.3.9 改性沥青及其乳化沥青荧光显微镜试验第35-36页
        2.3.10 改性沥青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试验第36页
        2.3.11 改性乳化沥青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试验第36-37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7-59页
    3.1 蒙脱土丁苯橡胶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第37-47页
        3.1.1 原材料的选择第37-42页
        3.1.2 乳化设备参数与工艺第42-47页
        3.1.3 本节小结第47页
    3.2 蒙脱土丁苯橡胶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第47-55页
        3.2.1 MMT/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第48页
        3.2.2 MMT/SBR改性沥青与MMT/SBR改性乳化沥青性能比较第48-50页
        3.2.3 MMT在复合改性乳化沥青中的作用探究第50-52页
        3.2.4 MMT/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微观表征第52-54页
        3.2.5 本节小结第54-55页
    3.3 MMT/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抗老化性能的研究第55-57页
        3.3.1 四种乳化沥青抗老化性能的探究第55-56页
        3.3.2 黏土胶掺量对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第56-57页
        3.3.3 本节小结第57页
    3.4 MMT/SBR乳化沥青与SBS和SBR乳化沥青的性能比较第57-59页
第四章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7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69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69-71页
附件第7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票市人民调解工作的改进对策研究
下一篇:朝阳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模式与建设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