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1.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1.3 应用价值 | 第11页 |
1.2 关键词解释 | 第11-13页 |
1.2.1 农业科技服务 | 第11-12页 |
1.2.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 第12-13页 |
1.2.3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组织模式 | 第13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3 我国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探索力量薄弱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朝阳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 第18-26页 |
2.1 朝阳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 第18-22页 |
2.1.1 搭建校(院)、市合作平台 | 第18-19页 |
2.1.2 科技特派员制度全面推行 | 第19-20页 |
2.1.3 农业信息化服务蓬勃发展 | 第20-22页 |
2.1.4 开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 第22页 |
2.1.5 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 | 第22页 |
2.2 朝阳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22-24页 |
2.2.1 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22-23页 |
2.2.2 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素质较低 | 第23页 |
2.2.3 农业科技投入经费不足 | 第23-24页 |
2.2.4 农民文化素养较低 | 第24页 |
2.2.5 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滞后 | 第24页 |
2.3 朝阳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成因 | 第24-26页 |
2.3.1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中介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欠佳 | 第24-25页 |
2.3.2 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基础薄弱 | 第25页 |
2.3.3 科技投入少,创新意识薄弱 | 第25页 |
2.3.4 农业科技培训方式单一、落后 | 第25-26页 |
3 国内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模式经验借鉴 | 第26-30页 |
3.1 国内外主要服务体系发展模式 | 第26-28页 |
3.1.1 美国的三位一体 | 第26页 |
3.1.2 日本的双核驱动 | 第26-27页 |
3.1.3 加拿大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 第27页 |
3.1.4 山东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 第27-28页 |
3.2 借鉴国内外经验对朝阳市的启示 | 第28-30页 |
3.2.1 政府仍然在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中占主体地位 | 第28页 |
3.2.2 科学研究、培训、产出、普及紧密联合 | 第28-29页 |
3.2.3 积极发展民间组织和龙头企业 | 第29页 |
3.2.4 农业科技服务经费投入充足 | 第29页 |
3.2.5 在农业科技服务中普及信息化技术 | 第29-30页 |
4 朝阳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模式与建设的方案论证 | 第30-41页 |
4.1 朝阳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模式与建设的方案设计 | 第30-32页 |
4.1.1 总体思路 | 第30页 |
4.1.2 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4.1.3 发展目标 | 第31-32页 |
4.2 朝阳市服务模式的探索 | 第32-33页 |
4.2.1 朝阳市可实施的四种模式 | 第32-33页 |
4.2.2 适用于朝阳市的“四位一体”模式 | 第33页 |
4.3 朝阳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点 | 第33-36页 |
4.3.1 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 第33-34页 |
4.3.2 科学研究与服务平台的组建 | 第34-35页 |
4.3.3 加大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力度 | 第35页 |
4.3.4 引导和规范农民专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 | 第35-36页 |
4.3.5 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 | 第36页 |
4.4 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41页 |
4.4.1“四位一体”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37页 |
4.4.2 五项重点建设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 第37-41页 |
5 完善朝阳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模式与建设的具体对策 | 第41-45页 |
5.1 加强机制建设工作 | 第41-42页 |
5.1.1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 第41页 |
5.1.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41-42页 |
5.1.3 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 第42页 |
5.2 加大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力度 | 第42-43页 |
5.2.1 保障政府农业科技经费投入 | 第42页 |
5.2.2 鼓励经费投入多元化 | 第42-43页 |
5.3 探索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的新途径 | 第43-45页 |
5.3.1 加强农业信息网站建设 | 第43-44页 |
5.3.2 全面实施设施农业信息化科技提升工程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