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长江中下流域草食性雁食性及肠道微生物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研究物种简介第14-20页
        1.2.1 白额雁第14-16页
        1.2.2 豆雁第16-18页
        1.2.3 鸿雁第18-20页
    1.3 研究区域第20-23页
        1.3.1 升金湖第20-22页
        1.3.2 鄱阳湖第22-23页
    1.4 宏条形码(Metabarcoding)与食性研究第23-29页
        1.4.1 植物DNA条形码技术第23-26页
        1.4.2 Metabarcoding的发展及应用第26-27页
        1.4.3 食性研究与宏条形码(metabarcoding)第27-29页
    1.5 鸟类肠道微生物研究第29-37页
        1.5.1 动物与微生物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第29-33页
        1.5.2 鸟类肠道微生物研究第33-37页
第二章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基因库第37-51页
    2.1 摘要第37页
    2.2 引言第37-38页
    2.3 材料与方法第38-41页
        2.3.1 升金湖湿地植物采集与鉴定第38-39页
        2.3.2 GenBank序列获取与分析第39-40页
        2.3.3 DNA提取、扩增与测序第40-41页
    2.4 结果第41-49页
        2.4.1 GenBank序列分析与标记基因初选第41-44页
        2.4.2 标记基因二次选择第44-49页
    2.5 讨论与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宏条形码应用于草食性雁食性研究第51-63页
    3.1 摘要第51页
    3.2 引言第51-53页
    3.3 材料与方法第53-56页
        3.3.1 研究区域与样品采集第53页
        3.3.2 DNA提取、扩增与测序第53-54页
        3.3.3 序列分析与食性分析第54-55页
        3.3.4 显微镜镜检分析第55-56页
    3.4 结果第56-60页
    3.5 讨论与小结第60-63页
        3.5.1 宏条形码在草食性雁食性分析方面的应用第60-61页
        3.5.2 本研究对于水鸟保护与湿地管理的借鉴意义第61-62页
        3.5.3 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草食性雁肠道微生物与食性相关性研究第63-82页
    4.1 摘要第63页
    4.2 引言第63-65页
    4.3 材料与方法第65-68页
        4.3.1 取样第65页
        4.3.2 DNA提取、扩增与测序第65-67页
        4.3.3 显微镜检分析食性第67页
        4.3.4 序列及统计分析第67-68页
    4.4 结果第68-78页
        4.4.1 DNA提取及测序结果第68-70页
        4.4.2 Alpha多样性分析第70-73页
        4.4.3 基于OTU的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第73-76页
        4.4.4 热度图展示群落差异第76-77页
        4.4.5 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食物组成的相关性第77-78页
    4.5 讨论与小结第78-82页
        4.5.1 主要肠道微生物在不同湖泊、不同物种的分布第78-80页
        4.5.2 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差异与物种和食物的影响第80-81页
        4.5.3 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草食性雁肠道微生物互作与功能探究第82-94页
    5.1 摘要第82页
    5.2 引言第82-83页
    5.3 材料与方法第83-84页
    5.4 结果第84-92页
        5.4.1 雁肠道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第84-89页
        5.4.2 雁肠道微生物功能性预测第89-92页
    5.5 讨论与小结第92-94页
        5.5.1 雁肠道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第92页
        5.5.2 雁肠道微生物功能预测第92-93页
        5.5.3 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个人简介第116-11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代测序数据的处理及在微进化与肿瘤代谢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从头设计蛋白可折叠性的高效实验评估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