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控制与业务分离的异构无线网络高能效资源管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5-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9页
    1.2 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第22-24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3页
第2章 高能效异构无线网络组网特性研究第33-61页
    2.1 研究背景第33-35页
    2.2 基站空间分布模型第35-40页
        2.2.1 空间泊松点过程第35-36页
        2.2.2 城镇区域基站分布模型第36-37页
        2.2.3 郊区区域基站分布模型第37页
        2.2.4 密集市区基站分布模型第37-39页
        2.2.5 基站空间分布模型小结第39-40页
    2.3 控制与业务分离的异构无线网络性能研究第40-51页
        2.3.1 控制与业务分离网络公共导频开销第41-44页
        2.3.2 控制与业务分离网络系统模型第44-45页
        2.3.3 控制与业务分离的极简数据基站网络第45-49页
        2.3.4 控制与业务未分离网络第49-51页
    2.4 仿真验证第51-56页
        2.4.1 数值仿真第51-53页
        2.4.2 系统级仿真第53-56页
    2.5 本章总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第3章 高能效卫星地面协作异构网络资源管理研究第61-91页
    3.1 研究背景第61-63页
    3.2 控制与业务分离的卫星地面协作异构网络系统模型第63-67页
        3.2.1 接入方法第66页
        3.2.2 资源管理方法第66-67页
        3.2.3 带宽分配方法第67页
        3.2.4 休眠方法第67页
    3.3 卫星地面协作稀疏网络接入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第67-72页
        3.3.1 稀疏网络覆盖概率第68-69页
        3.3.2 稀疏网络网络容量第69-71页
        3.3.3 稀疏网络能量效率第71-72页
    3.4 卫星地面协作密集网络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第72-77页
        3.4.1 密集网络服务覆盖率第72-75页
        3.4.2 密集网络吞吐量第75-76页
        3.4.3 密集网络能量效率第76-77页
    3.5 仿真验证第77-86页
        3.5.1 稀疏网络性能分析第78-81页
        3.5.2 密集网络性能分析第81-86页
    3.6 本章总结第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第4章 高能效异构网络存储管理研究第91-133页
    4.1 研究背景第91-93页
    4.2 高能效存储部署理论和方法研究第93-110页
        4.2.1 存储与回程容量受限的异构网络系统模型第93-96页
        4.2.2 网络覆盖概率第96-98页
        4.2.3 网络吞吐量第98-103页
        4.2.4 存储与回程容量受限的异构网络能量效率第103-105页
        4.2.5 仿真验证第105-110页
    4.3 高能效存储接入理论和方法研究第110-119页
        4.3.1 用户为中心的高能效异构网络系统模型第110-111页
        4.3.2 以用户为中心的接入策略第111-112页
        4.3.3 平均用户服务概率第112-114页
        4.3.4 用户为中心的高能效异构网络容量第114-116页
        4.3.5 用户为中心的高能效异构网络能量效率第116-117页
        4.3.6 仿真验证第117-119页
    4.4 高能效存储和接入联合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第119-129页
        4.4.1 基站社会网络第119-121页
        4.4.2 基于基站社会关系的异构网络第121-124页
        4.4.3 基于基站社会关系的异构网络容量第124-125页
        4.4.4 基于基站社会关系的异构网络能量效率第125-126页
        4.4.5 仿真验证第126-129页
    4.5 本章总结第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3页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33-137页
    5.1 论文主要结论第133-134页
    5.2 未来研究展望第134-137页
缩略语第137-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第143-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平台漏洞检测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机器学习和统计分析的DDoS攻击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