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车身论文

某白车身静动态特性研究及其疲劳寿命分析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页
    1.3 白车身静动态特性研究概况第16-18页
    1.4 疲劳寿命分析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 本文主要工作第19-21页
    1.6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白车身静动态特性研究第22-41页
    2.1 白车身静动态分析理论基础第22页
    2.2 静力分析基础第22-25页
        2.2.1 扭转刚度第22-23页
        2.2.2 弯曲刚度第23页
        2.2.3 模态分析理论第23-25页
    2.3 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5-27页
        2.3.1 网格划分的准则第25-26页
        2.3.2 几何模型简化原则第26页
        2.3.3 焊点的选择第26-27页
    2.4 白车身刚度分析第27-34页
        2.4.1 扭转刚度分析第27-31页
        2.4.2 弯曲刚度分析第31-34页
    2.5 模态分析结果第34-36页
    2.6 车身灵敏度分析第36-40页
        2.6.1 白车身灵敏度分析第37页
        2.6.2 扭转刚度灵敏度分析第37-38页
        2.6.3 刚度灵敏度公式的推导第38-39页
        2.6.4 扭转刚度灵敏度分析结果第39-40页
    2.7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疲劳寿命分析基础第41-54页
    3.1 疲劳分析理论基础第41-45页
        3.1.1 疲劳的基本概念第41页
        3.1.2 疲劳强度、疲劳极限以及疲劳寿命第41-42页
        3.1.3 常用的疲劳设计方法第42-43页
        3.1.4 影响疲劳的主要因素第43-44页
        3.1.5 载荷频率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第44页
        3.1.6 疲劳寿命的测试方法第44-45页
    3.2 白车身激励载荷的获取第45-53页
        3.2.1 道路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5-47页
        3.2.2 整车模型的建立第47-53页
    3.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整车模型疲劳仿真及优化第54-66页
    4.1 车身疲劳仿真分析第54-55页
    4.2 疲劳仿真的参数设置第55-59页
    4.3 车身材料疲劳特性第59-60页
    4.4 载荷谱的选择和输入第60-62页
    4.5 疲劳仿真的结果第62-63页
    4.6 疲劳寿命优化第63-65页
    4.7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第66页
    5.2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代理柴油重整实验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下一篇:海马磁共振图像分割--基于格子波尔兹曼模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