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2-22页 |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与不稳定斑块 | 第12-13页 |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 | 第12页 |
二、不稳定斑块的形成过程和临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不稳定斑块的超声检查进展 | 第13-18页 |
一、高分辨率二维B超和彩色多普勒成像 | 第13-14页 |
二、背向散射积分 | 第14页 |
三、实时三维超声 | 第14-15页 |
四、血管内超声 | 第15页 |
五、超声造影 | 第15-16页 |
六、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 | 第16页 |
七、超微血管成像 | 第16-17页 |
八、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 第17页 |
九、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 第17-18页 |
第三节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性质的灰阶定量评估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一、背景 | 第18页 |
二、GSM相关的临床研究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一、卒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调查 | 第19页 |
二、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病机研究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2-30页 |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 第22-26页 |
一、研究设计: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 第22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2页 |
三、颈动脉斑块诊断标准 | 第22页 |
四、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 第22页 |
五、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 第22-24页 |
六、纳入标准 | 第24页 |
七、排除标准 | 第24页 |
八、仪器与检测方法 | 第24-25页 |
九、观察指标 | 第25页 |
十、统计学分析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第26-30页 |
一、患者基本资料 | 第26-27页 |
二、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 第27-28页 |
三、斑块三维灰阶参数对ACCE预测的ROC曲线 | 第28-30页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30-36页 |
第一节 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研究 | 第30-31页 |
一、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 第30-31页 |
二、慢性并发症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 第31页 |
第二节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研究 | 第31-33页 |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研究 | 第31页 |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 第31-32页 |
三、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治疗措施对粥样硬化斑块预后的影响 | 第32-33页 |
第三节 三维断层超声技术联合灰阶定量评估斑块易损性 | 第33-35页 |
一、三维断层超声技术联合灰阶定量研究不稳定斑块的意义 | 第33页 |
二、三维断层超声下的斑块定量研究 | 第33-34页 |
三、三维断层超声定量灰阶参数对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探讨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附录 | 第41-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