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自适应波束形成和方向图综合的基础理论 | 第16-28页 |
2.1 凸优化基础知识 | 第16-19页 |
2.1.1 凸集 | 第16-17页 |
2.1.2 凸函数 | 第17-18页 |
2.1.3 凸优化 | 第18-19页 |
2.2 阵列天线接收模型 | 第19-26页 |
2.2.1 信号模型 | 第19-22页 |
2.2.2 最优波束形成的寻优准则 | 第22-23页 |
2.2.3 信号相消产生的机理分析 | 第23-24页 |
2.2.4 导向矢量失配的影响 | 第24-26页 |
2.3 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参数 | 第26-27页 |
2.3.1 参数含义与设置 | 第26页 |
2.3.2 阵列天线的自由度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28-42页 |
3.1 自适应波束形成的稳健类方法 | 第28-36页 |
3.1.1 对角加载算法 | 第28-29页 |
3.1.2 基于投影空间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29页 |
3.1.3 范数约束稳健自适应算法 | 第29-30页 |
3.1.4 最差性能最优算法 | 第30-32页 |
3.1.5 基于双约束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32-33页 |
3.1.6 基于二次规划方法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33-36页 |
3.2 算法比较与仿真 | 第36-40页 |
3.2.1 仿真条件及参数设置 | 第36页 |
3.2.2 算法分析与仿真 | 第36-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基于导向矢量估计与协方差重构的波束形成算法 | 第42-54页 |
4.1 基于导向矢量估计与协方差重构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 第42-50页 |
4.1.1 估计导向矢量 | 第42-44页 |
4.1.2 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重构方法 | 第44-46页 |
4.1.3 稳健的自适应波束形成 | 第46页 |
4.1.4 仿真实验 | 第46-50页 |
4.2 基于相关算法的波束形成算法 | 第50-52页 |
4.2.1 基于相关算法求取导向矢量 | 第50页 |
4.2.2 仿真实验 | 第50-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基于最优旁瓣水平的稳健方向图综合 | 第54-66页 |
5.1 阵列信号的方向图综合 | 第54-56页 |
5.1.1 方向图综合 | 第54页 |
5.1.2 凸优化优势 | 第54页 |
5.1.3 方向图综合分析 | 第54-56页 |
5.2 方向图综合算法分析 | 第56-60页 |
5.2.1 基于罚函数的方向图综合设计 | 第56-57页 |
5.2.2 基于SOCP的方向图综合设计 | 第57-58页 |
5.2.3 基于SOCP最优旁瓣水平的方向图综合设计 | 第58-60页 |
5.3 算法比较与仿真 | 第60-65页 |
5.3.1 仿真条件及参数设置 | 第60-61页 |
5.3.2 仿真实验分析 | 第61-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