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4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21页 |
2.1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基本界定 | 第15页 |
2.2 民办中学的含义 | 第15-16页 |
2.3 诚信及诚信教育 | 第16-21页 |
2.3.1 诚信的内涵 | 第16-17页 |
2.3.2 诚信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 第17-19页 |
2.3.3 民办中学诚信教育 | 第19页 |
2.3.4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 | 第19-21页 |
3.诚信教育与民办中学 | 第21-27页 |
3.1 民办中学的诚信教育构成要素 | 第21-23页 |
3.1.1 社会可信度 | 第22页 |
3.1.2 将社会可信度落实到责任 | 第22-23页 |
3.1.3 开展诚信服务以树立社会形象 | 第23页 |
3.2 诚信教育对民办中学的作用和意义 | 第23-25页 |
3.2.1 诚信教育对民办中学的作用 | 第23-24页 |
3.2.2 诚信教育对民办中学的意义 | 第24-25页 |
3.3 民办中学的诚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25-27页 |
4.民办中学的诚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37页 |
4.1 民办中学的诚信教育现状—以寿春中学为例 | 第27-33页 |
4.1.1 寿春中学诚信教育状况调查 | 第27-33页 |
4.1.2 寿春中学诚信道德现状 | 第33页 |
4.2 民办中学的诚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4.2.1 社会环境 | 第33-34页 |
4.2.2 学校教育 | 第34-35页 |
4.2.3 家庭教育 | 第35页 |
4.2.4 学生自身 | 第35-37页 |
5.民办中学的诚信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7-41页 |
5.1 外部因素 | 第37-38页 |
5.1.1 历史因素 | 第37页 |
5.1.2 社会因素 | 第37-38页 |
5.1.3 诚信教育制度因素 | 第38页 |
5.2 内部因素 | 第38-41页 |
5.2.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 第38-39页 |
5.2.2 教育对象对诚信的认知存在偏差 | 第39页 |
5.2.3 民办中学诚信教育功能弱化 | 第39-40页 |
5.2.4 家庭诚信教育的缺乏 | 第40-41页 |
6.民办中学诚信教育对策研究 | 第41-48页 |
6.1 社会应大力加强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41-43页 |
6.1.1 政府应加强诚信,确保政策有效 | 第41-42页 |
6.1.2 完善诚信立法,加大诚信执法力度 | 第42页 |
6.1.3 培育诚信道德,形成诚信社会风气 | 第42-43页 |
6.1.4 建立诚信机制,完善诚信教育体系 | 第43页 |
6.2 民办中学自身 | 第43-46页 |
6.2.1 研究与借鉴国外诚信教育 | 第43-44页 |
6.2.2 创新民办中学诚信教育方式 | 第44-45页 |
6.2.3 优化诚信教育环境 | 第45页 |
6.2.4 建立民办中学诚信监督管理体系 | 第45-46页 |
6.3 重视家庭诚信教育的指导 | 第46-47页 |
6.4 学生自身注重诚信教育品质的培养 | 第47-48页 |
6.4.1 社会教育环境的现状 | 第47页 |
6.4.2 学生自身要加强自我控制力 | 第47页 |
6.4.3 学生自身要积极接受学校的诚信教育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