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不同提取方法的紫地榆提取物对口腔常驻细菌的研究 | 第13-19页 |
第一节 不同提取方法的紫地榆提取物对口腔常驻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13-16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13页 |
2 方法 | 第13-14页 |
3 结果 | 第14-15页 |
4 讨论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不同提取方法的紫地榆提取物对口腔常驻细菌产酸的影响 | 第16-19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16页 |
2 方法 | 第16页 |
3 结果 | 第16-17页 |
4 讨论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紫地榆提取物对早期人工根面龋的影响 | 第19-35页 |
第一节 紫地榆提取物对根面龋脱矿作用的影响 | 第19-22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19页 |
2 方法 | 第19-20页 |
3 结果 | 第20-21页 |
4 讨论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扫描电镜观察紫地榆提取物对根面龋的再矿化作用 | 第22-25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2页 |
2 方法 | 第22页 |
3 结果 | 第22-23页 |
4 讨论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偏光显微镜观察紫地榆提取物对根面龋的再矿化作用 | 第25-29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5页 |
2 方法 | 第25-26页 |
3 结果 | 第26-28页 |
4 讨论 | 第28-29页 |
第四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紫地榆提取物对根面龋的作用 | 第29-35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9页 |
2 方法 | 第29页 |
3 结果 | 第29-33页 |
4 讨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紫地榆活性成分对致龋菌的体外研究 | 第35-39页 |
第一节 紫地榆活性成分对变形链球菌和粘性放线菌生长的影响 | 第35-37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5页 |
2 方法 | 第35-36页 |
3 结果 | 第36页 |
4 讨论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紫地榆活性成分对致龋菌产酸的影响 | 第37-39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2 方法 | 第37页 |
3 结果 | 第37-38页 |
4 讨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紫地榆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 第39-43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9页 |
2 提取与分离 | 第39页 |
3 结构鉴定 | 第39-41页 |
4 结果 | 第41-42页 |
5 讨论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综述 | 第48-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