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农药残留 | 第10-16页 |
·氰戊菊酯农药残留的危害 | 第11-12页 |
·氰戊菊酯农药的代谢 | 第12-13页 |
·氰戊菊酯农药残留标准 | 第13-14页 |
·氰戊菊酯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 | 第14-16页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 第16-21页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胶体金和免疫胶体金 | 第17-21页 |
·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 第21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氰戊菊酯单克隆抗体和兔抗鼠IgG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24-32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页 |
·主要材料 | 第24-26页 |
·试验动物 | 第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主要溶液的配置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氰戊菊酯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 第26页 |
·氰戊菊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6-27页 |
·兔抗鼠IgG抗体的制备 | 第27-28页 |
·兔抗鼠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氰戊菊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 第28-29页 |
·兔抗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9-30页 |
·兔抗鼠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0页 |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30-31页 |
·关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胶体金及免疫胶体金的制备 | 第32-42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2页 |
·主要材料 | 第32-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仪器 | 第32页 |
·试剂的制备 | 第32-33页 |
·方法 | 第33-36页 |
·胶体金的制备 | 第33-34页 |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 | 第34-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氰戊菊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2-56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42页 |
·主要材料 | 第42-43页 |
·主要试剂与耗材 | 第42页 |
·主要仪器 | 第42-43页 |
·溶剂的制备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48页 |
·金标垫的制备 | 第43-44页 |
·硝酸纤维膜(NC膜)的选择 | 第44页 |
·质控线(C线)包被浓度的选择 | 第44页 |
·检测线(T线)包被浓度的选择 | 第44页 |
·T线、C线最佳包被液的选择 | 第44-45页 |
·样品垫封闭液的选择 | 第45页 |
·试纸条的组装 | 第45-46页 |
·氰戊菊酯残留检测试纸条灵敏度试验 | 第46页 |
·氰戊菊酯残留检测试纸条特异性试验 | 第46-47页 |
·试纸条的批内和批间重复 | 第47页 |
·试纸条有效期保存期的试验 | 第47页 |
·试纸条试验结果的判定 | 第47页 |
·试纸条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47-48页 |
·添加回收试验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金标垫封闭液的选择 | 第48页 |
·免疫胶体金稀释液和稀释倍数的选择 | 第48-49页 |
·免疫胶体金的包被量 | 第49页 |
·NC膜的选择 | 第49-50页 |
·C线包被浓度的选择 | 第50页 |
·T线包被浓度的选择 | 第50页 |
·T线、C线最佳包被液的选择 | 第50页 |
·样品垫封闭液的选择 | 第50-51页 |
·试纸条灵敏度试验 | 第51页 |
·试纸条特异性试验 | 第51-52页 |
·试纸条批内和批间重复 | 第52页 |
·试纸条有效期试验 | 第52页 |
·试纸条添加回收试验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金标垫的制备 | 第53页 |
·NC膜的选择 | 第53-54页 |
·包被体系的选择 | 第54页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