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美国小学数学情境化实践分析研究--EM教材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6-21页
        1.1.1 情境学习理论日益受到关注第16-18页
        1.1.2 评价对情境认知的关注第18-19页
        1.1.3 数学实践探索中的问题第19-21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21-22页
    1.3 拟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第22-25页
        1.3.1 拟研究的问题第22-23页
        1.3.2 拟研究的框架第23-24页
        1.3.3 拟研究的方法第24-25页
    1.4 研究意义与价值第25-26页
第二章 数学情境化的理论基础第26-37页
    2.1 情境学习观理论第26-32页
        2.1.1 情境化理论的发展历史第26-30页
        2.1.2 情境化学习观与知识的意义第30-32页
    2.2 数学情境化学习第32-36页
        2.2.1 人类学视角下的数学教育第32-33页
        2.2.2 数学情境化教学的必要性第33-34页
        2.2.3 情境教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实践形态第34-36页
    2.3 数学情境化学习进路第36-37页
第三章 美国数学情境教育发展概览第37-51页
    3.1 美国数学课程改革历史第37-44页
        3.1.1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第37-38页
        3.1.2 "新数运动"第38-40页
        3.1.3 "回到基础"第40页
        3.1.4 "问题解决"和"标准运动"第40-42页
        3.1.5 美国数学课程改革四个互相影响的要素第42-44页
    3.2 美国数学情境教育经典案例:EM概览第44-51页
        3.2.1 EM影响力第44-47页
        3.2.2 EM教材编写原则特点第47-49页
        3.2.3 本文切入点及分析框架第49-51页
第四章 数学课程标准的情境化考量第51-59页
    4.1 文献综述第51-52页
    4.2 课标情境化的分析第52-58页
        4.2.1 《数学内容标准》情境化分析第52-56页
        4.2.2 《学生数学实践标准》情境化分析第56-58页
    4.3 课标情境化分析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数学教材的情境化设计第59-107页
    5.1 EM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标的对应第59-63页
    5.2 EM教材分析对象的选取第63-65页
    5.3 文献综述第65-67页
    5.4 EM教材情境化分析框架与例题第67-75页
        5.4.1 分析框架第67-68页
        5.4.2 分析框架对应相关例题第68-75页
    5.5 EM教材情境化的分析第75-102页
        5.5.1 《学生参考书》情境学习因素分析结论第75-78页
        5.5.2 《学生练习册》情境学习因素分析结论第78-86页
        5.5.3 《学生手册》情境学习因素分析结论第86-94页
        5.5.4 《评价手册》情境学习因素分析结论第94-102页
    5.6 EM教材情境化分析总结第102-107页
第六章 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化实施第107-128页
    6.1 文献综述第107-112页
        6.1.1 视频分析方法综述第107-108页
        6.1.2 数学课堂研究综述第108-112页
    6.2 课堂情境化分析框架及对象第112-114页
        6.2.1 分析框架与方法第112-113页
        6.2.2 分析对象第113-114页
    6.3 课堂教学情境化分析第114-126页
        6.3.1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视频分析第114-121页
        6.3.2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视频分析第121-126页
    6.4 课堂教学情境化小结第126-128页
第七章 数学评价的情境化编制第128-141页
    7.1 文献综述第128-130页
    7.2 NAEP情境化分析内容第130-131页
    7.3 NAEP情境化分析框架第131页
    7.4 NAEP情境化分析第131-140页
        7.4.1 NAEP官方样题情境化因素分析第132-136页
        7.4.2 NAEP官方样题分析结论第136-137页
        7.4.3 分数内容测试题情境化因素分析第137-139页
        7.4.4 分数内容测试题分析结论第139-140页
    7.5 NAEP情境化因素分析总结第140-141页
第八章 研究总结和展望第141-146页
    8.1 研究总结第141-144页
        8.1.1 对研究结论的总结第141-143页
        8.1.2 启示与建议第143-144页
    8.2 反思与展望第144-146页
        8.2.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44-145页
        8.2.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45页
        8.2.3 研究展望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7页
附录1: EM教材发展历史局部年表(前三版)第157-158页
附录2: 《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内容领域及缩写对应第158-159页
附录3: 课标视角下的EM教材分数内容第159-163页
附录4: EM教材四年级教学课时与内容第163-169页
附录5: EM课堂数学活动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划研究--基于齐鲁银行案例的分析
下一篇: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