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额预付制对北京市属公立医院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2.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基本概念解析 | 第17页 |
2.总额预付制测算方法 | 第17-18页 |
3.总额预付调整因素 | 第18页 |
(二)论文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页 |
2.博弈理论 | 第18-19页 |
3.道德风险理论 | 第19-20页 |
二、北京市实施现状及情况分析 | 第20-27页 |
(一)北京市总额预付实施现状 | 第20-21页 |
(二)北京市四家试点单位实证分析 | 第21-25页 |
(三)预付制实施后取得的效果、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三、国内试点地区总额预付制实施摡况和对比分析 | 第27-33页 |
(一)国内医疗机构实施情况 | 第27-29页 |
1.镇江总额预付制的实施情况 | 第27页 |
2.上海总额预付制的实施情况 | 第27-28页 |
3.天津总额预付制的实施情况 | 第28-29页 |
(二)国内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的优劣分析 | 第29-30页 |
1.总额预付制的优势 | 第29页 |
2.总额预付制的缺点 | 第29页 |
3.总额预付的机遇 | 第29-30页 |
4.医保总额预付的挑战 | 第30页 |
(三)总额预付制对医保机构的影响 | 第30-31页 |
1.对医保基金的影响 | 第30页 |
2.对年度测算指标的影响 | 第30-31页 |
(四)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影响 | 第31-32页 |
1.对医疗服务提供者产生影响 | 第31-32页 |
2.对医务人员产生的影响 | 第32页 |
(五)国内实施情况对北京市实施的启示分析 | 第32-33页 |
四、国外总额预付制比较、借鉴分析 | 第33-38页 |
(一)加拿大的实施情况 | 第33页 |
(二)澳大利亚的实施情况 | 第33-34页 |
(三)德国总额预付制的实施情况 | 第34-35页 |
(四)日本的实施情况 | 第35-36页 |
(五)国外实施情况对北京市实施总额预付的借鉴分析 | 第36-38页 |
五、北京市属公立医院总额预付制的完善路径 | 第38-44页 |
(一)继续推广完善北京市总额预付制 | 第38-39页 |
1.医保付费应采用多种支付方式的组合 | 第38页 |
2.以精细化为目标,确定医疗机构总额 | 第38-39页 |
3.合理的考核机制 | 第39页 |
(二)学习国内外实施预付制的成功经验 | 第39-40页 |
1.推行按病种付费管理 | 第39页 |
2.完善监管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39-40页 |
(三)对公立医院补偿做好顶层制度设计 | 第40-42页 |
1.完善医疗、医药、医保之间的改革联动 | 第40-41页 |
2.优化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确保制度落实 | 第41-42页 |
(四)创新总额预付定价机制,推行谈判制度 | 第42-44页 |
1.应该确立总额预付定价机制 | 第42页 |
2.引入谈判制度,建立协商机制 | 第42-44页 |
六、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致谢语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