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个案工作介入随迁农民工子女亲子关系调适研究--以H市A家庭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14页
1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第14-17页
    1.1 相关概念界定第14页
        1.1.1 隔代教育第14页
        1.1.2 亲子教育第14页
        1.1.3 随迁农民工子女第14页
        1.1.4 亲子关系调适第14页
    1.2 理论基础第14-15页
        1.2.1 社会角色理论第14-15页
        1.2.2 社会互动理论第15页
    1.3 个案工作第15-17页
        1.3.1 个案工作介入随迁农民工子女亲子关系调试的优势第15-16页
        1.3.2 个案工作介入随迁农民工子女亲子关系调试的原则第16-17页
2 随迁农民工子女亲子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第17-22页
    2.1 随迁农民工子女亲子关系的现状第17-19页
        2.1.1 父母工作时间长,与子女交流时间少第17-18页
        2.1.2 父母教育、交流方式的不当第18页
        2.1.3 父母与孩子间互动内容乏味单一第18-19页
    2.3 随迁农民工子女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2.3.1 亲子间亲密度差第19页
        2.3.2 亲子间信任度低第19-20页
        2.3.3 亲子间沟通障碍严重第20页
        2.3.4 亲子间冲突频繁第20页
    2.4 随迁农民工子女亲子关系问题出现的成因分析第20-22页
        2.4.1 隔代教育下亲子教育的缺失第20-21页
        2.4.2 亲子教育管理方法不当第21页
        2.4.3 亲子教育家长沟通技巧欠佳第21-22页
3 个案工作介入随迁农民工子女亲子关系调适的实施过程第22-40页
    3.1 接案第22-23页
        3.1.1 案例背景资料第22页
        3.1.2 接案原因第22-23页
        3.1.3 接案途径第23页
    3.2 预估第23-25页
        3.2.1 问题界定第23-24页
        3.2.2 原因分析第24页
        3.2.3 案主需求预估第24-25页
    3.3 计划第25-27页
        3.3.1 服务目标第25-26页
        3.3.2 服务计划第26-27页
    3.4 介入第27-36页
        3.4.1 介入初期: 耐心倾听交流,建立专业关系第27-32页
        3.4.2 介入中期: 互诉心声,改善亲子关系第32-35页
        3.4.3 介入后期: 肯定案主改变,增强自我调适能力第35-36页
    3.5 评估第36-38页
        3.5.1 过程评估第36-37页
        3.5.2 结果评估第37-38页
    3.6 结案与跟进第38-40页
        3.6.1 结案原因第38-39页
        3.6.2 跟进第39-40页
4 结论与建议第40-43页
    4.1 结论第40页
    4.2 建议第40-43页
        4.2.1 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着手改善亲子关系第40-41页
        4.2.2 改善随迁农民工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第41-42页
        4.2.3 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技能及创新工作方法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第46-54页
    附录一 随迁农民工子女状况调查问卷第46-47页
    附录二 农村隔代抚养下亲子关系的问卷调查第47-50页
    附录三 亲子关系自我评量表第50-53页
    附录四 案主满意度调查表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心理融入问题研究--以天津市X商场小A为例
下一篇:小组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研究--以辽宁省沈阳市M学校为例